最近在脸书上看到一篇对於设计师的抱怨,内容是这样的:
看到这段文字,许多从事设计行业的人不是生气不然就是感到哭笑不得,大家对这段文字的评价,无不是抱怨台湾人不重视设计并且感叹设计行业的卑微,甚至有些做设计的还开玩笑地说「与其做毫无尊严和收入的设计,不如去夜市卖有尊严有收入的鸡排!」然而即使是同样是为设计系出身的我,我也不得不承认如果要我为三个我不会想用的LOGO付费,我也真的很难付的出手。
平面设计与其他行业不同的地方是,平面设计所需求的人力与物料与其他行业相比真的单纯很多,而且因为是以视觉传达为主,所以大多数的成品基本上都只是看得到却摸不着丶尝不到,因此对於设计业以外的人当然会不了解一个平面设计的价值。比方说同样的设计,工业设计丶建筑和室内设计他们就是做出实实在在的东西,但是平面设计往往就是设计出一张纸丶一堆纸或者是其他都是「一张」的东西,同样都要动脑,但是前者就是比後者有「份量」,那麽想当然尔一般民众当然不知道平面设计的价值在哪。
再举一个例子,电影和平面设计同样都是摸不着丶尝不到的东西,但是如果要民众花钱付费,民众还是觉得看一场电影比付三个不会用到的LOGO还值得,为什麽?因为我们都知道拍一场电影视集合所有人的能力及物力才集合而成的产物,而平面设计如果不是在大设计公司的产物,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完成,所以人们一般来说并不会感受到平面设计所需的人力资本有多麽重要。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平面设计的存在几乎到「无感」的原因是因为平面设计这个产业跟我们日常生活非常贴近,几乎可以说,只要历史上出现文字与图像开始,平面设计的行业就每一天与我们同在。我们阅读书本的排版设计就是一种平面设计,我们观看电影海报以及平面广告也是一种平面设计,我们看包装也是一种平面设计,我们进到商店看到的CIS也是一种平面设计,这些东西几乎是无所不在,广泛到其实我们也不会特意去注意这些东西(如果会特别注意到的话,有很多时候是因为设计太差所以反而才会被看到),所以一般人不会甘愿为了一个平面设计付钱,也只是在这个环境下的正常现象而已。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平面设计如此微不足道,为什麽国外的设计一收就是天价,而台湾的设计却是毫无尊严呢?有些人会觉得是因为台湾人不尊重专业,有些人是觉得台湾人没有美学素养,但是我认为最大的因素可能不是对专业的尊重与否,或者是台湾人有没有美学素养,而是关乎台湾人平均的收入问题。
不得不说华人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唯利是图的民族,为了营收我们可以将各种成本能往下压就尽量往下压,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台湾人害怕亏损,所以有很多东西能简单就尽量简单,能不多花钱就尽量不多花钱,於是你可以看到满街的招牌都是一排电脑字做做样子而已,而有些地方能手写就尽量手写,为什麽?因为输出要多花钱,而且这些钱还不是小数目啊!如果连单纯的印刷都要斤斤计较,就别说为什麽设计一个东西大家很难有「使用者付费」的观念。
再来就是平面设计这个东西往往是「过目即忘」的东西,就像我在上面几段分析得,因为一般人对设计的无感,所以对於付出高额的设计费更是难以接受,因为现在不景气,有很多商店和行业往往是处於一种开几个月就随时泡沫化的状态,我们不知道制作这些东西,我以後能不能回本,或者讲白一点——我做这些东西到底值不值得?
所以对於这些业主的无理取闹本身不是没有来由,因为当一个人的收入无法负担一个自己认为无感的事物,而这件事物又无比重要的话,业主会对一个产业进行压榨并非没有来由。如果真的要改善设计行业长期以来被剥削的问题,唯有提高民众的平均收入才是解决这件事情的当务之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