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王恩汉家时还不到早晨六点半点钟,刚起床的他见到我们四个不速之客,起先感到很惊讶,随即表示热情欢迎,要给我们做早饭,被我们婉然谢绝。我们表示要到渭南城里转转,然后在他家里歇息一下,准备连夜爬华山。他表示先请假(他当时是兰石厂援建的渭南印刷机器厂铸造车间混砂组的工人),然后随即返回在家等我们。他爱人是邮局的工人,也去单位请假了。也准备一起招呼爱人的老同学及他的朋友们。渭南在渭河的南岸。甘肃定西渭源县的渭河应是渭河的源头。渭源的渭河河床虽然不小,但水流很窄,枯水期估计也就二三十米宽,但自渭源东行,经通渭,武山,天水,宝鸡,西安,一直到渭南,途径八百公里,途中汇入甘宁陕十几条支流后河面由渭源的二三十米变成了渭南的两三百米宽。渭南城区很大,无论是店铺,还是民房,多是清一色的青砖青石青瓦,房顶是人字型的大屋顶,屋脊两侧多为龙,凤,或貔貅等造型的装饰。我们感叹,到底是富庶的八百里秦川,其富裕程度仅从民居住房可见一斑。同时也感慨,渭河途径甘肃的流域却是苦瘠甲天下的陇中,渭河流经陕西的流域却是富甲天下的八百里秦川,同是渭河冲击谷地或平原,差别咋这么大呢?。当时的渭南主要街道没啥高大建筑,如果没有"渭南"字样的标识会和天水老城区的主要街道建筑没啥两样。我们大口朵颐了当地有名的时辰包子和水盆羊肉,又买了六十个鸡蛋,打算给王恩汉家里留一些,再煮一些爬华山时吃(还买了些锅盔)。等我们回来时,王恩汉两口子早在家等着我们呢。
四日五地行(三)王恩汉两口子张罗要给我们做午饭,被我们以刚吃完而婉然谢绝。王听说我们用五元钱买了五十个鸡蛋连说买贵了,他说应该买六十个(一元可买十二个鸡蛋)才对。两口子退到外屋,把里屋大炕让给我们,让我们好好睡一觉,养足精神好爬华山。我们一觉睡到下午五点钟,王恩汉两口子给我们炒了六七个菜,煮的二米干饭(即籼米加小米)招待我们。其中一盘香椿炒鸡蛋让我们大家赞不绝口,那嫩绿的香椿芽加金黄色的鸡蛋饼,真是色香味俱全,可口极了。两口子还帮我们煮了那六十个鸡蛋。并给我们背的水壶里装满了水。我们留下二十个鸡蛋,这两口子说啥也不答应。
四日五地行(三)四日五地行(三)
十八点种我们准时出发,从渭南站乘慢车到孟源(当时未改名)站下车,下车时已十九点多了。没想到,从火车上下来爬华山的人有五六百号人。好多是打着旗子的,旗子上有的写着"突击队",有的写着"战斗队",有的写着"先锋队"等之类的。这队那队的,前面的定语多是青年,民兵,红色造反等。每只队都是旗帜在先,队伍在后。大都是排单列,蜿蜒着从玉泉院门前经过,穿过铁路桥洞,朝南华山方向走去。我们四人除没有旗帜外,其他装扮与前面各队队员差不离,如斜挎着着绿书包,背着军用水壶,右手柱根木棍,左手打着手电。向前望去,几百只手电筒发着残淡的光,它们排着长队,一会L字形,一会Z字形,一会W字形,不管啥形,都是盘旋向上蜿蜒着挪动着。此情此景使我们回想起了陆定一描写的红军夜爬老山界时的情景。我们尾随着这些灯光后面,用手电照着眼睛下面的小路,不敢跨越小路外一步。有时是漫长的台阶,有时向上的陡坡路,不知走了多长时间,穿过毛女洞,耳畔响起了山涧湍急的哗哗流水声,路经响水石,穿过云门,头顶上露出了鱼肚白色。终于到了青柯坪。此出三面环山,地势平坦,林草茂盛,庙宇古朴。往下探头一看,我们大惊失色,望着昨晚走过的陡峭山路,不觉出了一身冷汗。据同行的西安小伙说,此青柯坪是华山峪的尽头,虽然从登山里程来讲已近一半,但艰难险阻的考验还在后面呢。在通仙观的一块巨石上刻着抗日名将马占山的"精诚团结,还我河山"的名句,旁边搭建一个卖稀粥的棚子,我们各买了两毛一碗小米粥,我们调侃小米粥的米粒寥寥无几,那碗里的米汤可照见天上的月亮了。卖粥的农妇说,爱喝不喝,前面四毛钱看你买上不?
四日五地行(三) 四日五地行(三)四日五地行(三)
四日五地行(三)
离开青柯坪,朝北走了几百米,遇到一个峡口,窄窄的峡缝里悬挂着一块巨石,仿佛随时都可能砸在穿过峡口行者的头上。古人在上面刻了"回心石"三个大字,吓唬胆小者返回。千尺幢实际上是大峭壁上的大裂缝,陷在巨石之间,370多级台阶,坡度极陡,台阶宽度仅有三分之一脚掌宽,俯视脚下如临深渊。借助两旁铁链方能上爬,坡度七十度以k上,上面的人脚仿佛就在下面人的头上。百尺峡虽只有四十几米长,九十来个台阶,但通道狭窄,石壁峭立,头顶悬有巨石(惊心石),摇摇欲坠,令人胆颤心惊。后面的老君犁沟,擦耳崖,鹞子翻身,上天梯,苍龙岭等险道,更是惊险万分。拿苍龙岭来说,南北长达三里路,径宽仅一米左右,中间凸起为路,两旁为神刀仙斧砍削过的悬崖峭壁,令人两腿发颤,心惊目眩,紧抓铁链,不敢望下俯视或两旁侧视。这时累得气喘嘘嘘的我们恨不得把身上所有有重量的物品,如背包,干粮,军用水壶都扔到山崖下去。奇迹发生了,只见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太太,手拄一根拐杖,身背一口袋,迈着小脚,不借助铁链,"咯噔咯噔"朝上登去,看的我们目瞪口呆,望着她的背影,半天都未回过神来。受老太太的鼓舞,我们坐在在路旁悬崖的一颗歪把子小松树旁(半个屁股在悬崖上)相互照相,后来很有些后怕,假如松枝断了,假如手没抓住,假如被哪个莽撞的行人碰一下.....,不敢再想下去了。尽管我的扭伤的右腿仍然酸痛,但坚持跟大家一起爬上了北峰,东峰,西峰。但在南峰面前我们望而却步,特别是那长空栈,以铁钉插壁,承以不及八寸的石板,游人要踏上悬空的木椽,面贴悬崖,手抓铁索,背对悬崖,别说亲自登崖,就是眼见一下腿肚子就有些打哆嗦。
四日五地行(三) 四日五地行(三) 四日五地行(三)上山容易下山难。但我们下山时只用了三个多小时,比上山少用了一个半小时,估计这和上山时走夜路,边爬边欣赏山景有关。下到山底来到玉泉院已经是接近黄昏六点多钟了。我们从容不迫地游览了玉泉院,这个古寺院大厅深,里面的高大的古庙在苍松古柏映衬下显得有些神秘莫测,特别是有人敲响那沧桑的古刹钟声的时候,使人仿佛听到神秘的僧人们诵经的声音,后背有些凉嗖嗖的。我们分别坐在庙里小湖畔的石舫船头上,相互间拍照留念。我们就这样一步一步地量着登上了华山,又一步一步地爬下了华山,把本是华山起点的玉泉院当作了这次华山之行的终点,为这次华山之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们在玉泉院门前不远的小集上,经讨价还价,每个人买了两元钱的二十二个鸡蛋和一元钱的两斤香椿,坐上了返兰的列车。
四日五地行(三)
(华民故事连载之四十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