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群运营方法论社群实战研究社群媒体营销
运营社群,这几个问题一定要想清楚!

运营社群,这几个问题一定要想清楚!

作者: 蔬菜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6-09-19 19:30 被阅读396次

一、你们知道什么是社群吗?

一般人的回答多是这样:

“为了某一种目的聚和兴趣在一起”

“和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

"通过互联网聚集在一起、有稳定的群体结构和较一致的群体意识"

"成员有一致的行为规范、持续的互动关系"

"成员间分工协作,具有一致行动的能力、一群有相同价值观的,聚集在一起的人。比如宗教。”

都对,但是不全对。

测试一下你的社群商:

哪个是社群,哪个不是社群呢?

答案先不揭晓,我们往下看。

我在帮秋叶和老秦整理《社群营销方法、技巧与实战》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归纳出了社群应该具备五个维度。

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复制

1、同好

同好这个维度大家比较好理解,比如91运营的社群,大家都是冲着运营来的。有相同的价值观,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十点读书也是如此。或者因为对一个产品的认同,比如小米;或因为对一个人格的认同,比如秋叶。

秋叶社群其实更多是混合,有产品、有兴趣、有价值观认同。现在有很多社群,各种各样比如趁早读书,十点读书,行动派,bm社群。

2、结构

结构又是什么?在结构这个维度里面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中心化,一种是去中心化的。秋叶团队就是中心化结构。中心结构是很多公司的模型,金字塔形。秋叶社群,目前七个全职,往下是三十个核心,接下去是69的成员群,覆盖聚集4万多学员的QQ群。

另外复制了很多的其他社群如:秦友团,新媒体宝典、信息图表,表情包等各种学员群。也外接一些社群如:BM社群。BM社群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结构。有各种营。每个营有营长,有如:读书笔记PPT营、绘画营、码字营等。营长们各自为政。负责人陈慧敏放养他们。最终决策权还是营的直接负责人,或者一些项目负责人决定,属于项目驱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华为你学不会》这本书。书里面有介绍一个职能部门和项目部门分割的管理模式,叫做强矩阵型组织模式。BM社群的模式就是类似这种。

这两种模式没有什么优劣。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是中心化,它是一种偏强势的,有一个KOL去驾驭规则,规定一些行为准则,有一定的独断权。

去中心化是一个偏弱势的模式。一个偏弱的引导者或者说他的情商很高,他故意装得很弱,通过减低自己的攻击性去拉拢人才。

这两种前者是独裁者,后者是民主,各有各的好。

秋叶混迹江湖这么久,有一定的资源和经验,这个模式适合他。他有能力和魅力去吸引一些阿文,嘉文,老秦这样的牛人,把他们培养到一种水平或者说超越秋叶的水平,形成群体进化。

BM社群的陈慧敏是个年轻人,没有名气和资源。但就是这个没有攻击性的家庭主妇,通过放低自己的姿态去抬高别人的形式,硬是吸引了一批牛人,然后用这批牛人又去吸引一批粉丝。从而在短时间内拉起了覆盖2000人的社群。这个社群到现在还活着,而且还不错,开始变现了。我们知道一个社群的存活期很难超过3个月。一个基于兴趣没有任何利益的社群活到半年以上,算是一个奇迹了。这个社群还链接很多出版社,深圳晚报也报道过,已经发展了北上广深厦等线下城市营。我现在在里面负责企划部。

秋叶和慧敏这两种社群的管理方式,各有利弊。一个在集权的方面强点,一个在集权的方面弱点。中心和去中心两者的权重其实可以调节的。大家可以根自己的社群模式去调配关系,按10分算,可以分为7:3、5:5、8:9、9:1..都是可以的,我只是用数字化表达了这种调配关系,不用那么僵硬。

3、输出

什么是输出?

罗辑思维,每天六十秒的语音和各种活动霸王餐,现在又融了12亿卖书。卖书还不算一种输出。各活动和输出干货视频是一种输出。大家都参与进来,然后搞什么霸王课啊!相亲啊!挺不错的。

小米也做的挺好的。毕竟有产品,让大家参与进去了。参与感的旗号吹得不是很响嘛?

秋叶团队的输出是课程、人才。这些人才培养起来后写电子书、微课程,开发课程,营销策划,运营社群等等。

这些有输出的社群,倒是活得又久有好。一个不创造价值的社群,一般死得早,或者说只靠一个人输出、其他人不参与的输出的,也死得早。早期,我参与过一个社群叫秦友团。秦友团是一个秋叶核心成员之一秦阳创建的,也是我的互联网启蒙导师,就是写《社群营销:方法、技巧与实战》的作者。剧透一下,这本书7月份就出第二版了,改了至少70%。

秦友团的输出是秦阳每天一篇推送。偶尔秦友们投投稿,差不多活大半年吧。运营模式是:每天一个推送后让秦友交作业。或是思考题或是脑筋急转弯或是读完一篇文章之后的思考。做完作业可以发微博@秦友团@秦阳。秦阳就在微博上点评、反馈。坚持动手的有机会被邀请入QQ群,变成一个线上教学。后来由于秦阳个人时间忙碌等原因,社群慢慢沉寂。但是这微信布置作业,微博互动,QQ群答疑的在线教育模式还是极好的。

秋叶就是玩这个在线教育模式的。把线下的教育模式转移到线上。打通了微信、微博、网易云课堂等平台。网易云课堂用于上课。学员拉到qq群里面去形成同伴环境。交作业的话就到微博@秋叶或者各个课程的老师,好的作业一定转!

秋叶这块内容不细讲,讲偏了。前面讲到是输出,就是大家一起干一件有意义的可以看到的东西,即社群的可视化。这个词或许你没听说过,这是一种让大家能及时亲身感受到的反馈方式,这样会更积极地参与进来。及时反馈很重要,可视化也很重要,要看得见,很多社群做了很多,但是看不见。

4、运营

一个社群要有输出,但又离不运营。运营是我的本职工作,离不开拉新,促活,留存。我们归纳了这几个关键词:

仪式感:比如加入要通过申请、入群要接受群规、行为要接受奖惩等,以此保证社群规范。

参与感比如通过有组织的讨论、分享等,以此保证群内有话说、有事做、有收获的社群质量。

组织感比如通过对某主题事物的分工、协作、执行等,以此保证社群战斗力。

归属感比如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助、活动等、以此保证社群凝聚力。

5、复制

评估一个社群的好坏标准是能不能复制。一个社群不应该局限在一个群里面,它要能够衍生拓展。复制有两个点:人才的培养和流程化。开公司也是这样,其实世界上少有什么新鲜事。

综上,我们认为一个社群要具备以上五个维度: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复制,才能算社群。学完以上,评估以下哪个是社群,哪个是社区呢?

答案是:都不是

二、你为什么要建设群?

你在建社群的时候想过:你为什么要建社群吗?我这边有个很老的东西5W:Why、what、who、when、where。

Why?为什么你要建设群?秋叶为什么要弄这个团队?一是社群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可以挖掘人才、可以探索新的模式;二是这么多人可以提供内容来源,同时可以培养成网红为团队品牌铺路;三是建了十多个2000多人的学员群又是一个推广渠道,这些学员聚在一起又形成同伴环境,构成了一个在线学习的模式。

我曾经做过一个文案群的实验。用饥渴游戏的模式,一天拉起一百个人,三天内踢光。实验总结报告链接:我踢光了群里的所有人

我为什么要建呢?因为我想验证下一个我自己当时的一个观点:一个社群在淘汰机制下,用话题讨论的形式,能发展到什么地步,然后筛选出一匹人,变成一个精英模式,进行裂变的可能性探索。

具体可以去看实验总结。后来有一些人模仿我这个玩法。所以我们在构建社群的时候,我们提前都想好:我为什么要建社群啊?我的目的是什么呀?为什么要做个这个事情?对我的产品有好处吗?对我的公司或者我个人有赚钱吗?然后要想我们建成一个什么样的社群?

目确目标,不会盲目乱窜。不会什么都要,结果什么都要不到。

建什么样的社群?那我们要知道有什么样的社群?有这么几种:产品类的,如:小米和锤子;兴趣类的,如:bm社群、十点读书;品牌类,如罗辑思维;知识类,如:馒头学院、插座学院;工具类,如小黄人;还有一种精英类如:碳9,知识IP训练营;混合类,如:像秋叶ppt。这个根据个人的长处和团队的特性去匹配。OK,我们知道要建什么社群了,那么建社群的时候我们都要些什么人呐?管理员应该是什么样的?

社群是一群人聚在一起,那就要人。那这些人是谁呢?首先是你自己,who are you?你自己是要做强势的还是弱势的中心?接着你需要什么样的受众啊?是职场人?还是学生?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画像了。对不同的受众,使用的手段自然不一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你要建多久,要活多久?这个问题很容易被我们忽视。一般一个社群的周期,正常三个月,好点半年,运营好的话可能会更长。你要在什么节点实现转化变现,了解什么节点是成熟期,什么节点社群才开始下滑。你选择什么时候退出,以什么方式退出?像微信的朋友圈的广告放出来,说明朋友圈下滑,小龙哥要开始收割了。

我早不刷朋友圈了,我刷下来三四千人,根本看不到自己的朋友,反正当微博了。自己在朋友圈里面偶尔发发广告,机智地发广告。哥这样的人,能做垃圾营销吗?听说很多人把我的微信推荐给他朋友加我是为了看我的朋友圈广告。

最后就谈到在哪里建社群呢?现在社群有很多,在《社群营销》中我们分析,目前比较流行的社群平台有微信,QQ,还有讨论组。其实我还是比较支持qq群为主导。为什么呢?qq群可以存文件、搞投票、禁言等等。微信一开始本来想做小的。有个活动,大家一招呼,按时间流方式,活动结束,就随着时间沉淀的。。

但微信还是被市场逼着开发出很多功能出来:群置顶,群公告,群主转让等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社群,选择一个平台主打,其他的当辅助。微博做宣传,微信做活动,YY打游戏,qq群做管理...

三、如何从0到1建群

最后这个问题是HOW的问题,即如何从0到1构建一个社群呢,我这有一个框架。

1、塑造你的社群品牌(名字,LOGO,口号)

名字要易传播,好记有意义正能量,比如:一起,这样一个名字有拓展性,可以组合一起玩,一起读,一起写,又有团结的意思,能量也正。

LOGO是很多社群忽略的,这个和个人品牌一样,比如我的胡萝卜头像,一萝卜走天下。

然后就是口号了,很多APP都是有这个slogan的,微博(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BM(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秋叶团队(玩的同时把事做了)

Slogan好了社群价值观就是设置好了,这个维护有点难,和开公司一样,也是靠老板的人格魅力,之后靠大家。

社群运营,你自己不可能什么都干了,你要选出你的社群核心用户,让他们当管理员,给他们舞台,这些人有一个要求就是和你同频,或者互补,我们往往忽略后者。

2、形成你的社群运营规则(引入规则、交流规则、分享规则、淘汰规则)

国无法不立,家无规则乱伦,社群有社群的原则。

引入规则:门槛,比如十点读书要交一篇8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审核后才能入群,秋叶学员群需要购买课程。我们友邻友课也是付费入群,是吧?

交流规则:不能发广告,不能拉人,起码不能骂人吧等这些群规,我在想微信什么时候开通禁言功能,

分享规则:牛人分享还是内部优秀学员分享?还是混合?友邻友课请牛人秋叶团队是都有,

淘汰规则:我做文案群实验的时候,就是给每个人设置一个分数,发言要一定分数进行分配,隔天最低的几个T除。

3、吸收第一批种子用户(参与感,植入场景,从抱大腿吸粉到自产大腿吸粉)

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很多人一开始不是网红,就是没什么粉丝,那只能坑朋友了。朋友必然是你第一批粉丝,然后就是网友。还有一条路就是榜大腿,BM的慧敏一开始就是这么玩的,把我们这些69群的人都骗过去,然后用我们背书吸引了不少粉丝。那么问题来了,大腿在哪?这样要靠自己积累了,一般来说你要有和大腿可以等价互换的价值,这是硬功了。

那么粉丝骗进来之后就要留住他。怎么留呢?就是运营问题,让这些用户要参与进来搞活动,参与管理等等等。这里我总结了一个:社群都有哪些玩法

4、形成社群输出推广矩阵(社群工具,宣传推广的各个平台布阵)

内容发布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知乎、简书等)

社交沟通平台(QQ群、微信群、YY、领英,赤兔等)

社群管理平台(各种社群机器人、比如一起社群管理工具等)

社群运营工具(Group+表单,金数据,麦客,活动行等)

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微信支付)

常用辅助工具(PPT,简书,锤子便签,Zine等)

一旦你的社群有内容输出,就要去各种内容平台注册账号和卡位,多渠道分发,优化SEO,一开始没钱就不要搞什么SEM了。去百度知道和知乎做问答营销,免费的。全面卡位,越早越好,让时间沉淀品牌,让别人一上网就能很快搜索到你。

这是在网易云课堂的《新媒体运营宝典》里面的一张图。

总结一下:

第一步了解社群的五个维度:同好、结构、输出、运营与复制;

第二步用5W思考为什么要建自己的社群:Why、what、who、when、where;

第三步如何从0到1打造自己的社群

塑造社群品牌、形成社群运营规则、吸收第一批种子用户、形成社群输出推广矩阵。

运营PPT工具结合心理学思维研究新媒体玩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运营社群,这几个问题一定要想清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yn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