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群,社群!社群运营玩转社群
三招教你如何从0到N玩转社群运营

三招教你如何从0到N玩转社群运营

作者: 蔬菜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6-11-12 08:24 被阅读1501次

    上个月受邀在微圈平台做了一个社群分享,有视频录播,但是我知道你受不了我的普通话(fa),所以放出这近6000字的文稿,您慢慢享用哈。

    一、社群是什么鬼?

    社群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搞社群?社群又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1.社群的发展

    社群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人的集体生存和社交需求,这是本性。

    后来互联网前是明星粉丝,之后互联网开始玩企业粉丝经济,小米是代表。接着大规模的免费社群营销开始,十点读书,行动派、逻辑思维,秋叶PPT。接着迎来了付费社群:李笑来、李叫兽、樊登读书会、知识IP训练营等等

    2.为什么要做社群呢?

    社群对我们有哪些价值呢?

    留存粉丝提高曝光率;

    直接接触用户获得产品反馈;

    促进销售转化率:产品、活动门票、课程报名等;

    培养粉丝用户,可以挖掘员工;

    3.什么是社群?

    我们还会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社群呢?

    第一有共同的一个兴趣价值观或者喜好产品

    第二有一定的管理模式金字塔的模式或者去中心化

    第三有人运营做活动做话题做反馈与大家互动

    第四有输出文章语音视频或者书课程产品服务

    第五模式可以被流程化自我复制扩散

    每条对应着同好结构运营输出复制五个维度。

    链接度是评估一个社群的质量的一个标准。

    比如在一个微群里,群员之间只有相互微信,这是一个链接度。我们并不认为这样就是社群。

    如果我们不仅在同一个群里,我还有你的微博、QQ、电话、我们线下见过面。链接度超过3个才算一个社群。链接度越高黏性越高越不容易熄灭。想想班级群或者家族群。

    4.真正的社群特点

    现在的社群不同曾经的部落和粉丝时代,由于互联网工具更加便捷和成熟,理念的更新,社群体现如下特征:

    聚合性强,有独一无二感

    圈子化,封闭化

    核心人物变得接地气,

    互动加深(连接维度变多)

    二、实战演绎社群运营

    搞清楚社群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如何运营一个社群最让人头痛,不仅需要很多理论指导,还要更多去亲身体验和总结。下面我分享一些自己运营社群中的经验,也是本次分享的重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招:如何科学地诱拐粉丝

    前面我们说社群经济是从粉丝经济发展而来的。所以从拉新上,很多地方是一样的,可以去借鉴。往往世界没有什么新鲜事,都是历史的重复,只是变了一个模样罢了。

    按时间维度粉丝分:早期中期后期

    按忠诚度分:路人粉丝黑

    在早期就是努力地把路人转粉

    粉丝在哪里

    先从周边人开始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般的粉丝都是从自己的身边朋友下手,如果你的产品或者服务得不到朋友的认可,这时候就要反思一下产品是否迎合市场了。当然你一个的朋友圈不够大,发动团队的力量,从每个队员的粉丝集合起来,积累最早的100人一般还是没问题的。对于社群,还可能会更简单。我之前做了一个3天踢光群里所有人社群实验就是在自己朋友圈2小时拉起100人的。

    媒体平台

    现在新媒体平台很多:微博、简书、贴吧论坛、头条等等,可以去这些平台上去挖掘粉丝。原则是:内容→粉丝→社群。先围绕着你的产品或者服务把内容打造好,系列化,干货与趣味并存后,多渠道分发。

    别人家的社区社群

    就是混脸熟,混论坛,贴吧和别人家的社群,你要有才华才能混出头,打造个人品牌,吸引别人。和把妹一个道理,好树才有凤凰栖息。

    小米MUNI系统最早也是通过混论坛拉起最早期的100人的,都是内部的创始人,经理去混出来的,这些人当然不是没水平的瞎混。

    对于粉丝转化有一个经典的销售漏斗模型,下面我用这个模式来分解一下,社群吸粉的过程:

    1、知晓——塑造个人品牌

    社群创建者一般自带高能,或者企业品牌优越,打造品牌:标签化,垂直化,输出。

    到处去别人家的平台混脸熟,把自己塑造的有种、有料、有趣。世界不会拒绝有趣的人。

    多去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要有足够的原创能力,不断输出和表达自己。两个能力很重要:文案力和制图力。对文字的把控,准确清晰表达自己观点,并通过PPT或者PS或者手绘将其可视化。

    简书头牌比如彭小六写得一手好文章,做得一手好PPT,画得一手好手绘,每日高产,天天简书头条,且出了一本书《让未来现在就来》。想打造个人品牌,写文章的时候就要考虑系列化后,最后出手,然后微课,培训,等等。刷脸就对了。

    组建者也要懂得借势,就是抱大腿。像Better Me社群创始人陈慧敏就是抱着秋叶这个大腿,一开始吸引很多达人进自己的群。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也天天拿着秋叶的名号出来招摇撞骗那。

    2、熟悉——多渠道宣传

    新媒体平台很多:今日头条、一点资讯、UC订阅号、QQ公众号等等,可以去这些平台上去挖掘粉丝。重复曝光,在微信看见你,在微博看见你,在朋友圈看见你,又在简书看见你。添加了熟悉度,就会有好感。不由地又想起来泡妞。

    原则是:内容→粉丝→社群。先围绕着你的产品或者服务把内容打造好,系列化,干货与趣味并存后,多渠道分发测试,去观察那个平台活跃,那个平台来的粉丝多,从而知道自己的粉丝在哪里。测试后重点突破,分类管理。

    3、互动——惊喜活动吸引

    天天只看你的,你不去理她们,久了,真爱也禁不起考验,反而你去互动,粉丝会受宠若惊。互动的方式很多,做各种主题活动吸引目标粉丝是很常规的一种手段,谁都会做,但是做的好的不多。因为很多人忘了这几个原则:

    1、要精准。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当然很多人是身不由己,咱懂得。秋叶团队每年搞一次一页纸PPT大赛,自己就是做PPT和职场在线教育的。很契合。

    2、量身定制。让粉丝们做朋友,而不是和你做朋友。让粉丝们之间互动起来。

    常规的,有做群殴PPT,一周一次,一群PPTer每周改一页PPT然后评奖。现在投一次广告是2万起。还专门为这个活动建了一个网站。专门给PPTer定制,还把经常活跃的人拉倒QQ群,微博上大家还可以相互点评学习。

    3、制作惊喜。所以一开始宣传的时候就要减低期望,不要吹得太厉害,一旦让粉丝感觉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很容易粉转黑。罗永浩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卖锤子手机那个,发布会搞得很高大上,演讲一流没得说,但是手机的质量等等跟不上。所以早早的他把自己的微博密码交给了公关部。少吹逼。

    活动分线上线下,各有千秋,根据自己的体量来。

    线上成本低,便捷,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但是不能直接快速反馈,交流缺乏真实感。

    线下成本高,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真实感,交流更深入,互动性强。

    现在市面上很多很多通过线上直播微段进行吸粉,市场证明这确实是很有效的一个手段,俗称卖肉。经常是组织的创始人或者自媒体人到处免费开课,比如这个秋叶,彭小六。经常早上北京,下午上海,晚上深圳的飞。这种线下成本高,很累有没有。

    还是线上的平台好。目前有千聊、潮汐和微圈等。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微圈。

    当你在微圈创建自己的社群后,集满15粉丝就可以开通直播功能,图文语音。30人开通视频直播

    这个互动页面体验很好,其他两个平台没有这样分割分享和互动页面的。也杜绝了微信群那样的刷屏。

    你的直播结束后还会被留存,不断在平台得到推广和曝光,提高个人品牌。这个

    4、购买——价值服务勾引

    如果一开始就有产品或者服务的,也可以直接卖,有时候用户对你的活动不感兴趣,但是对你的产品或者服务感兴趣,通过使用产品或者服务而变成粉丝的。

    其实正常情况是活动后买了产品,通过产品变成粉丝。一步步承接下来的。

    秋叶PPT买《和秋叶一起学PPT》课程,然后再把学员拉进QQ群,目前有十几个2000人的QQ群了。

    第五,口碑——粉丝说爱才是爱

    好的社群自带媒体属性,当你的个人品牌打造起来,带动社群发展后,粉丝传播粉丝,这个就顺理成章了。

    创始人要有足够的胸量,把自己的名气让渡给忠实粉丝,帮助打造忠实粉丝的个人品牌,一个人比较有限,一群人走得远。秋叶团队下有一个核心69群,秋叶会给核心团队导粉,我们的粉丝很多是交叉的,一旦做活动,微博,微信都是刷屏效果。当你不断看到一个活动在你朋友圈出现,不会好奇点进去看一下吗?这就是社群的力量。

    小结:知晓→熟悉→互动→购买→口碑

    个人品牌多渠道分发线上线下活动产品开发口碑营销

    第二招:留住粉丝继续嗨起来

    留住粉丝的方式很多,做活动比较常规,前面也提到了一下。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式:可以做日常话题讨论,设置积分,VIP,节日回馈啊等等。总之这些都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参与感

    社群里面流失率最低的一般都是最早的那批粉丝们,因为他们把社群当自己的孩子一样,见证社群从名字,LOGO,Solgan到战略规划与运营管理…人往往爱得不是对方,而是爱自己的付出。社群也是如此。我在你身上花了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即使没有回报。像BM社群现在的运营团队,几乎都是一开始的那批人,一直都是兴趣渠道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利益回报,存活一年了。

    参与感还体现在意见反馈上,去倾听粉丝们的意见,去收集起来,然后去改进。当我们根据粉丝的正确想法优化后,粉丝是会看得到的,这种感觉在小米手机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参与感”也是被他们给玩火起来的。

    其他的有活动参与啊,日常讨论话题,比如知识IP群的每日一问,然后整理推送。参与会诊,一个人把自己的问题资料发出来,大家给意见等等。又或者投稿,参与写教程,如秋叶团队的三分钟教程。

    2,社群魅力(名)

    对于真爱粉丝,可以做一下投票选美,或者活动合影,或者采访等形式去曝光他们,体现他们的风采,给他们荣誉,名誉,满足他们的被尊重需求。

    让他们爽到离开是一种损失。

    秋叶的我69团队每年搞一次线下活动集体曝光一次。

    知识IP社群,每个月会做个月报,把对群共享大的人,数据PO出来,发红包!

    发链接最多都可以领红包。

    3,利益回报(利)

    有钱都好说话。很简单就是福利返现,抵用券什么的。但是这个太肤浅了,且真爱粉靠钱留不住。

    这钱不只是钱。需要附加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贡献。外的奖赏。BM的慧敏把得到上面的所有专栏都订阅了,不是每次都可以分享给5个人免费听吗?然后天天大清早就是分享分享分享…抢抢抢。

    秋叶比较任性,写了一篇好软文,或者做了一个好推广,好策划,直接甩红包。

    利一定要建立在一个理由上。且要配对。比如:学习型社群送书,教育型社群送课程等,健身社群送营养品。

    4,活动留存促活跃

    有趣的活动不仅仅曝光社群,吸引粉丝,同时也是激起潜水党,网罗人心好东西。

    活动的一些原则在第一招已经过了。

    精准,量身定制,减低期望给惊喜。这里就不重复了。

    社群中的活动千奇百怪:

    其中红包是绝对利器啊。

    下面介绍一下红包的X种玩法,让你们开开眼。

    比如红包接龙,抢到最大的翻倍,然后封顶。这个节日的时候发。

    或者生日刷屏

    红包赌博

    红包感谢

    入群红包

    求人红包

    抽奖红包

    销售竞猜红包

    红包玩爽了吧?

    社群的留存很多人是把粉丝留在微信群里面,问题是微信群是封闭的,搜索不到。而微圈的开放性,正好解决了这个痛点。

    微圈这个平台开发了很好的社群体验,可以在上面自建社群,这里汇聚了30多万人,你建立自己社群后会被搜索到,也可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群并加入,类似QQ群。

    但也不是全开放,要审核才能入群。

    且解决了一个刷屏的问题,能把有效内容留存,解决了社群的可视化,和小助手天天收集整理的痛苦。

    第三招:见了面才能算认识了

    社群落地的必要性:这里不知道有没有90后,记在10年左右很流行网恋,然而很少发展成结婚的,很大一部分是见光死。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线上的关心很不稳定,建立在想象的世界里很容易破裂。

    毕竟网络的表现和真实生活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有一种人网络上异常活跃,而生活中话少得可怜。俗称:闷骚。如果线下没见过,你永远也不知道。

    所以现在发展到中后期的社群都在干一件事,线下约见。

    1,落地的形式分类(what)

    现在线下约见有很多类似:

    沙龙:读书分享、拆书、理财、演讲沟通、PPT、电影、思维脑图等;

    运动:跑步,登山,旅行,舞蹈,打球,健身等

    兴趣:绘画,桌游,书法,手工,摄影,厨艺,美妆,茶艺等

    公益:环保,社区服务,助学,兴趣班等。

    经常是组合分享然后穿插着游戏进行的。所以线下嘉宾是很重要的一块。嘉宾怎么来?付费加入高端社群,这个圈子就这么大,你懂得。

    2,谁来落地(who)

    负责人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线下的负责人非常的重要。

    是否有资源人脉能拉来嘉宾和听众,是否有能力控场招募管理团队。当然是越老司机越好。综合素质高。

    是否忠诚,是否热心主动这是第一原则。

    比如:BM上海营的孙小米做第一期活动的时候虽然从来没有组织过,但是她已经参与了很多线下活动,积累了相关的很多线下组织经验和人脉,性格开朗的她在没有任何资金和物料的支持下,还有63元的盈余。并且在短时间内连续三场活动,场场名额爆满。

    运营团队

    线下运营团队构建也是重点,一个人会累死。

    早期的线下团队一般来自第一次参与活动的人里,我喜欢挑选积极的人来担任。记得大学时候参加一个创业班,我们选班长,老师看谁手举的快,谁来。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大家的能力水平不会相差很多,能不能成事,往往是上不上心,积不积极的问题。事实也证明这是对的。且积极的人往往表现都不差。能力可以培养,但是一开始就不热心,这个很难去改变。且一旦在组织中成长起来,忠诚度会非常的高。

    嘉宾

    1)新媒体连接大咖

    2)熟人推荐

    3)先给对方甜头:花钱,买课程,出力,提意见等等

    4)投资自己进入高端圈内

    3、场地问题(where)

    1)通过网络搜索附近资源,免费的最好。有很多发布活动的网站,公众号,QQ群

    2)咨询老司机

    3)参与别人家的活动偷师学艺

    注意事项:省钱可以找一些咖啡厅,创客空间,公益组织,资源互换,引流获得帮忙宣传。

    4、参与人员和收费制度(how much)

    对于第一批线下粉丝,一般依靠前期线上的能量积累引导。收费都是控制在30块左右,作为一个场地费用。主要看嘉宾,如果嘉宾够牛,可以适度的提价。比如我去分享只能收30,秋叶去分享就可以收200一

    5、线下活动的时间限制(when)

    习惯上分享控制在一个小时,其他七七八八环节整体不超过2小时。如果大家玩得嗨皮,可以延长,然后在约个晚饭什么的。一般选择下午或者晚上。晚上比较好,下午犯困。

    周末时间最佳。

    6、如何经历第一次到第N次落地(HOW)

    策划:策划书的撰写,具体几点几分,什么人做什么事情。Todolist。

    筹备:嘉宾、宣传资料、场地、赞助、分工、

    宣传:线上协助,嘉宾助力,刷屏效果,朋友圈海报,文不如图。

    朋友圈宣传7大法。

    1)挂羊头买狗肉

    2)投票法

    3)微商法

    4)粗暴法

    5)干货法

    6)锚定法

    7)装逼法

    (篇幅有限 这里就不展开了)

    进行:有条件彩排,没条件睡前再脑子中预演一遍。制作流程清单。

    复盘:为什么要重要性,计划赶不上变化,策划的再完美,总是有所遗憾。通过复盘可以注意到很多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而且要去听参与者的声音,一个个去私聊要反馈。复盘不只是负责人的事情,是所以工作人员的事情。每个人的视角不同,需要整合。人是有自我防御功能的,之前做过一个线下活动,一个人总结的都是别人的错..当然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

    复制:嘉宾留住,经验吸取,形成文档,城市复制。老带新,传带帮。

    线下活动经常会忽略很多坑,昨天我写了一个社群落地常忽略的六大坑,到我主页可以查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招教你如何从0到N玩转社群运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fq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