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鹤楼有崔颢,滕王阁有王勃,岳阳楼有范仲淹,醉翁亭有欧阳修,而鹳雀楼,有王之涣!《古今诗话》记载:河中府鹳雀楼,唐人留诗者极多,唯王之涣、李益、畅当诗最佳。好奇心所然,找来三首读完,私以为其余两首,并不能比肩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廖廖二十字,我们耳熟能详。它恍如那首还是孩提时刻便已入梦的《静夜思》,是到骨肉里的韵律,是深嵌在灵魂里的音节!它更是一个时代的恢弘气象,一个民族的襟怀壮阔与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是这样令人心驰神往的大唐时代,才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苍茫磅礴的画卷。而到晚唐,是“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小意幽微,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伤无奈,是“二十四桥明月夜”“十年一觉扬州梦”的纤巧萎靡,是“花间派”温庭筠的缠绵悱恻。日落西山,黄河入海,诗人用一“依”一“尽”,一“入”一“流”,视野何其广阔,气势何其浩大。有人说,这两句诗,有“咫尺万里”的景象,掩卷遐思,细细咀嚼,竟是王维“长河落日圆”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相融合的意境与气象!
是那个蒸蒸日上,鼎盛飞扬的大唐无疑了!那是只属于大唐的昂扬阔大之气!是属于那个自信满满,只需一眼,就能以白描之笔写景抒情的酣畅淋漓的时代!但大唐诗歌的伟大,不仅仅在于气象的恢弘,更在于大唐诗人对于生命,对于宇宙的探寻意识!因此,诗人在极目所处,却并不满足,他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石破天惊,却又如此水到渠成,自然天成!
曾几何时,我们登山,力有不继,每每于正要退缩之时,王之涣的声音会穿越千年而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鼓舞着疲倦退缩的身心继续前行,最终而得以“一览众山小”的快意?
曾几何时,我们的求知路上,偶有小成,每每于自得自满之时,还是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让人警醒,深悟“学无止境”,在孜孜不倦的探求中而得圆满成就?
《唐诗解》一书评论说“日没河流之景,未足称奇,穷目之观,更在高处。”是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骤然迸发的哲思与见地,才是这首《登鹳雀楼》成为唐人五言压卷之作的点睛之笔吧!
有精通音韵的人认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韵押“流”“楼”,有惆怅之意。写这首诗时的诗人,也是处于弃官漫游之时。但读这首诗,却全然不觉惆怅颓废,这,大概也是只属于那个自信飞扬的大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