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和同在一个城市的小叔和堂弟聚餐,晚上,弟弟和附近城市的另一个堂弟也赶过来。饭桌上十几个人,都是一家人,远离千里之外的家乡能聚到一起这么多人,真是激动。这样的情况也只有家里有事情或者逢年过节时才能见到这么多人。
我们家一向是个大家族,从小经历家里人来人往的嬉闹场面,后来我来到南方城市后很少有人遇到的,有的人一家也就三五口人差不多了,但我家是9口人,我和我叔叔家们也彼此很熟悉,可以想像我家遇到婚丧嫁娶,到我结婚的时候都不办酒席只是自己家人也要有10桌。我爷爷去世的时候席开70多桌,从早上吃到下午5。我婆婆户门小,没见过,提前我就说可以先在家吃点东西,到时候等的时间比较久,公婆不以为意。因为老家办丧事酒席就开早上的,中午之前都结束了。他们不知道一个家族大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有的时候见过世面也不过如此吧,在今天好像这样的场景也少了。所以对于见很多人我从来不会很紧张,与人交往也没有障碍。
要说有什么后遗症,就是貌似我不是太喜欢聚会,和家人往来也不频繁。尤其是这几年连客气话都不怎么说了,和父母的通话基本一个月一次。父母有7个孩子,我们有一个群,大家族也有一个群,很多都在群里聊聊。弟弟和我在一个城市,相距也就10分钟车程,我们大概几个月都不见面。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一旦打电话都是有事情。亲情的好处就是聚在一起就是一家人,彼此喊着叔叔婶婶和哥哥姐姐,自然的状态。我的小名一年也就被家人喊过几次。每次就觉得又回到了童年。共生的、退行的感觉真好。因为无论有多大,在亲人面前,似乎你的年龄和心理状态秒回过去。
读书会有一对姐妹,每次都一起来,讨论激烈俩人还互相掐架。这本是个人成长的地方,竟变成了俩人共生融合的地方。共生是一种诱惑。
为什么有人那么热衷于高中、小学等同学聚会、家人聚会。大概就像我说的他提供一个让人依赖退行的环境。大家彼此相识,从小就认识。瞬间能在心里的层面返老还童。能至婴儿的状态是很多人修都修不到的境界,而一场聚会就能短暂满足。能不有瘾么?
我似乎过于疏离了,可能是早早地满足过。所以更贪恋独立的生活。不主动也不排斥。我不是很擅长邀请人聚会。但是家常常也是聚会之所。孩子们一直有固定的玩伴也不缺伙伴。每到周末都能有2个以上聚在一起玩。每次朋友来我家都是我赶走的。他们不愿意走。我厨艺不咋滴,但是他们也不介意。是那种吃糠咽菜也要在一起玩的关系。我和姐妹关系都很好,也彼此尊重对方。不轻易添麻烦。但是对他人会很敞开。这也是我喜欢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