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美国曝光的招生舞弊案上了热搜。
这次事件,号称美国史上最大的舞弊事件,一共有50人被捕,包括耶鲁、斯坦福等名校都卷入其中。
原来美国的教育也存在各种漏洞,即使国际名校也不能“免俗”。
1
高校丑闻,不只是最近才曝光在公众视野面前的,也不仅仅只是某几个国家的问题。
英国媒体早些年指出,“diploma mills”(文凭工厂、野鸡大学)已成为一种公开景象,它已经成了行业内默认的现象。
外国网友评论,每年合法的博士学位在4万左右,而造假的博士学位数却高达5万,可以大胆的说,有一半的博士是假的。
据说,全球范围内造假学历的相关市场,规模已经超10亿美元,它已经成为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而所谓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查处,不过是一场多方博弈的利益输送,一切都流于形式罢了。
据BBC报道,如果想在伦敦美国大学,获得一个MBA学位,只需要缴纳4500英镑费用即可,即使没有任何学术成果,即使没有完成学业,只需要有钱就可以。
曾经有个记者,以一个具有学士学位,和十年工作经验高管的假身份,向伦敦美国大学发出申请。
尽管他没有按照学校的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四天之后,依然收到了申请成功的通知,而且学校明确告诉他,缴纳4000多英镑后,即可正式录取。
当询问是否需要提交毕业论文或相关报告时,校方的回答是,鉴于以往的资质和工作经验,他不需要再上任何课程,即可获得学位。
不得不相信,所谓的学历造假,就是一场有钱人与有权人之间的交易,一个你情我愿的阳谋。
国内也有不少这方面的故事,早些年“打工皇帝”唐骏涉嫌学历造假,翟天临秀学历已经被查伪。
这还只是部分演艺圈的情况,如果换算到所有行业恐怕十篇文章也不够说清楚。
其实学历造假只是一个问题,高等院校里面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猫腻。
2
大学转专业,向来备受一部分人的关注,可是里面的门道简直不要太多。
我有个朋友最开始的专业是飞行学员,后来在学飞期间,因为身体原因被退飞了,一般来说,他可以转到任何相关的民航专业。
但是,他告诉我,完全不是你想去哪就去哪,所有可以选择的专业,有个先后顺序的,这个顺序取决于你能给出的价格。
我刚开始比较怀疑,直到前一段时间,学校相关领导被撸了之后,我有些相信,这事没这么简单。
如果转专业要收费这种事算是小事,那么研究生导师吃拿卡要恐怕足以说明,高校内部存在的各种毛病了。
还记得,武汉某院校逼学生叫导师爸爸的事件么?还有前段日子,上海某985高校的博导,逼得学生跳楼的事么?
导师无理取闹,逼得学生走投无路的事件,还有很多,像一朵朵食人花一样,“盛开”在各个高校。
这些事件完全颠覆了,高等学府和教授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我一度很迷惑,但我渐渐坦然。
坦然的是,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会有,这不是局部问题,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仅是在中国。
唯一不同的是,国外比我们经验丰富,它们有更加健全的制度,能更好的避免一个学生被一个导师鱼肉致死的情况发生。
不论是学历造假,还是导师坑人,各种事件都表明,很多院校都像是金玉其外。
3
所以有的人说,中国的大学,除了顶尖的那几所之外,其他的都差不太多,没多大意思。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句话才好,因为光从毕业生掌握技能来看,如今985、211大多数的学生,和众多普通院校的学生比起来,能力真的差不太多。
不信,你看看,大多数人的大学生活有什么区别,一样的游戏,一样的睡觉,一样的考前抱佛脚。
对于众多混日子的大学生来说,一颗荒废了四年的脑袋,无论从哪儿毕业,都是一样的不够用。
我一个朋友211高校毕业,他说工作了以后,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头学起,大学教的早就过时了。
他还说,就目前而言并不觉得,自己当年高考多考的那几十分,带给了自己什么好处,毕业后大家一起从头学,有的非211、985的同事,反而更积极,更突出。
所以,从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角度来看,的确是这样,大多数985、211的毕业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
然而很多企业选择名校毕业生,我想他们也不是很期待名校毕业生,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和卓越能力。
我有一个人力资源的朋友,她告诉我说,她们之所以更倾向于选择名校毕业生,原因是大概率来讲,名校毕业生具有更好的习惯和认知。
一般来说,能考入名校,说明中学时代没有混日子,养成了较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以后在职场上成长最重要的底色。
不过,尽管大学四年,院校能给予学生专业知识上的加持,已经微乎其微,尽管众多院校漏洞百出,尽管名校也有太多的不尽人意。
但是我依然相信,高等院校依然是更好的选择,而且越难考的学校,越有价值。
选高校,就像买东西,一分钱一分货,一分分数,一种环境。
4
抛弃负面影响不说,但就大学本身而言,有一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好的大学,本意是让人成为未来社会精英的可能性增加很多,退一步讲,即使不能成为精英,获得幸福生活的可能性也大很多。
知乎上有一个超高赞:假如没上211和985,你会错过些什么?我看到了这样一个回答。
好的学校能够提供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这是差一些的学校没法比的。
同样是处于底层的人,当你处于一个有更多选择的环境中,如果你愿意成长,你走的弯路会了很多,反之,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最直接的一点,好的学校财政拨款多,这意味着好的学校资源更好,无论软件还是硬件。
争取上名校的好处,不仅仅意味着,硬件资源更好,优秀教师的数量更多,优秀同学的数量也会更多。
这些条件唯一的好处在于,但是当你想要进步,想要成长时,你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群可以交流的人的概率更大。
我曾在一次讲座的时候,听一个创业者讲,他有多羡慕211,985的同学,因为我们有更多他们没法拥有的资源。
他说他们学校很差,图书馆资料很少,且更新不及时,实验室也很垃圾,他刚开始想发明一样东西的时候,连查个资料,都只能跑到旁边更好的大学去想办法。
我想,好的大学和差的大学比起来,最关键的不同是,教育资源的稀缺程度不同。
所以,我们追求好的高校的本质,是在追求丰富的教育资源,它能增加我们成长为精英的可能,增加拥有美好生活的可能。
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所有高校的初衷,而那些伴生的负面新闻是有违初衷的产物,它不该也不可能动摇高校的公信力。
从现在到将来,追求高等院校,追求名校,依然大多数普通人改变现状的最好选择,没有之一。
我们生活的蓝本,依然需要靠我们自己去描绘,而高校就像是一间设施健全的房间,里面有优秀的老师和同行,还有许多美丽的蓝图模板。
我不会因为有人告诉我,房间的下水道有些问题,就怀疑这是一间很糟糕的房间,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