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23-2青年屈原的吶喊
山鬼 天寒地冻也不凋零(下)
副宰相 年轻到破表
报国的机会出现了!廿二岁那年,成为年轻到破表的副宰相(左徒)。对内参与管理国家机器,跟怀王讨论国事和政令;对外处理外交事务,拜访列国,接待来宾(诸侯、大臣) 。
经过长期的拼斗,「春秋十二国」在战国时期合并成「战国七雄」。
﹡带头大哥(最强大的)是楚国-- 版图辽阔,人才荟萃,产业和技术先进,经济多么富庶!
﹡最可怕、最有潜力的是秦国-- 样板新兴国家,领土在狂野的边陲地带(陕西),民风强悍,战士不怕死,充满上升的劲头(力道)。
六国联盟 刷新历史
既然秦楚两大国(G2)都具备号令神州的条件,「纵则楚,横则秦」,屈原决定辅助怀王进行统一的大事业。他去齐国出使,促成六国在郢都(湖北江陵)会面,缔结合纵联盟,公推怀王为「纵约长」。
接下来,内政也迫切需要整顿。权贵势力已经腐败了,屈原「哀民生之多艰」,提出一系列的改革主张。重点在「举贤授能」(任用贤能),和「循绳墨而不颇」(建立法治和廉政,凡事根据法律来办理)。
这些变法图强策略,反映出新兴中产阶级在「战国大变革时期」的要求,楚国可望富国强兵了。但变法冲撞贵族世袭制度,引起反弹。
屈原追求真理,拒绝跟当权者周旋或妥协。这正直和自信多吓人啊,众权贵失去安全感,怀王也坐不住了。屈原正在受到重用,就被权贵批评「极端傲慢,认为自己是高大尚、国家希望的集中投射点」。
领导人承受不起
这种人身攻击、随便放话,不过就是利益冲突导致的嫉妒羡慕恨嘛!但怀王没有调查,就迫不及待地相信了。屈原降职成「三闾大夫」,不能再管理国家机器。
赫赫楚国为什么自暴自弃呢?叫停昙花一现的改革,从此从颠峰的台阶往下,朝着灭亡出发。
三闾大夫是个肥缺,办理贵族相关事务,主持宗庙祭祀,教育贵族子弟,在贵族圈子里兜转,真能两袖清风、吃香喝辣啊。但屈原的理想不在这些,而在实践远古的大道;三皇五帝从民本思想出发,缔造了一个黄金盛世。
秦相张仪很贼,赶来楚国用重金贿赂权贵,他甚至贿赂了怀王的宠妃,因此大伙儿都怂恿怀王跟齐国翻脸(断交)。屈原冒死闯进皇宫,劝怀王不要上当啊,怀王装作没听见。
「六国联盟」瓦解了,秦国心情大好,立马开到楚国压境。怀王率兵去抵抗,结果是惨败,只好撤退。屈原被召唤回到原岗位,厚着脸皮去找齐国修复邦交。
《招魂》:赫赫楚国掉了魂
怀王真胡涂啊,虽然受到伤害,却坚持要扮演秦国的玩物。秦国一方面大军压境,占领八个城池;一方面邀请怀王去签订友好合约。屈原流着泪拦车,呼吁别相信那个虎狼之国,别理会那篇鬼话呀。
但怀王决定去亲善访问,他刚刚踏进秦国就被软禁,三年后在大牢里魂归离恨天。遗体运回家乡,屈原写下惊心动魄的《招魂》,呼唤怀王的魂魄赶紧回来吧,不要去外地飘荡。
原文「皋兰(读「高蓝」、兰草)被径兮斯路渐(淹没),
湛湛(读「战战」、水深)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译文「兰草覆径啊,把小路淹没了,湛湛的江水映衬着枫叶。
在春天放眼望去,千里的土地让人伤心!魂魄归来,回到哀伤的江南吧。」
顷襄王继位,昏庸程度超越怀王,竟然加入「亲秦(喜欢秦国)集团」。这批人失心疯了,政治比过去更腐败,总体经济濒临崩溃,百姓被推进痛苦。屈原拼死批评亲秦政策,立刻被赶出朝廷(湖北),放逐到江南(湖南,在长江以南)。
屈原拚死劝谏,却被赶出朝廷,放逐到江南。《哀郢》:一步一回头
放逐真让人断肠啊,现在必须出发了,久久凝望着郢都东门,一步一回头。
译文「从郢都出发,离开故里啊,面前一片恍恍惚惚。
扬起船楫缓缓前进,从此跟国君暌违。
对着楸树叹息,眼泪像雪片掉落。
经过夏首,沿江向西飘荡,回头望不到城门。在鄂渚登岸,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
在山边溜溜地骑马,在树林旁停车。
遡沅水前往上游的沅陵,众船夫齐心摇桨,
小船却不肯前进,停滞在回旋的水流里。
清早从枉渚启程,晚上才歇宿在辰阳。
只要内心正直,进入荒凉又有什么关系?」
「行舟前往下游,入洞庭下长江。
离开祖居的地方啊,要漂泊到东方。时时刻刻,灵魂渴望能回到家乡!
背对夏浦思念故都,它一天比一天遥远。」
渡长江、过洞庭,从首善之区的湖北,一步步进入湖南(南荒),青年屈原走在湘水和沅水岸边。哪个产业需要木材原料吗?别客气直接动手吧,到处是无人烟、未开发的深谷莽林。
往沅水上游行船,到达湖南西部的沅陵。在阴惨惨的自然界里,度过二十年「非社会」生活,有一段时间甚至独自待在衡山之类的深山里。
屈原被放逐湖南沅陵二十年。有一段时间独自待在深山里。译文「树林地带阴沉沈啊,是猿猴的地盘。
山岭的高耸,重重挡住阳光。山下一片幽暗,细雨连绵不断。
寒冬里雪霰(读「现」、雪珠)纷飞、无边无际啊;
云气弥漫再弥漫,覆盖天地万物。
独自守候着深山,生命注定成为悲哀;
但我拒绝向流俗低头,宁愿终身困苦。」
《涉江》:在深山里吶喊
这个充满社会性格的人,怎么能承受非社会生活?他开始吶喊:
原文「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返故居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余罪而放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译文「放眼向四方眺望,何时能回到故乡?
飞鸟最后要归巢,狐狸在临终对着山岗。
无故走进放逐,日日夜夜怀念。」
这状况就是两个字--绝望。如果保持沉默,有谁会相知相惜?但是在深山里呼喊,又有谁能听见呢?(「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屈原在诗中吶喊,飞鸟最后要归巢,何时能回到故乡?屈原在洞庭湖流域看到民不聊生,对恶势力感到更加痛恨了。他是既得利益者,以他的背景和才干,只要稍微迁就或妥协一点,就能抬头挺胸、在国际政治产业里纵横捭合了。但他再怎样孤单,仍旧拿出湖北人的顽强,怀抱着理想主义,在正道上特立独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