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作品为作者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越来越多的家长倾其所有去养育孩子,到头来却纷纷吐槽自己养了一个不知道感恩的“白眼狼”。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养成了“巨婴”和“白眼狼”?我们的家庭教育究竟走入了什么误区?
如何养出一个暖心又放心,懂事孝顺的孩子成为了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01 优秀的教育是启迪人,而不是管制人
小包子是我儿子的同学,他人很聪明,偶像是罗翔老师,梦想是当一名律师或者法官,但是他的父母却希望他能够去读理工科专业,以后能够有个高收入的稳定的工作。
他的学习成绩很好,这次期末考试位居全年级第七名,但他父母还是对他不满意,原因是他在这次高中学科竞赛预科班选拔中失败了。
预科班共计招收一百个孩子,提前半年学习高中课程,为了教终准备数理化学科竞赛,拿到大学保送名额。
进入这个班后淘汰也是很残酷的,一百个里面最多有三十个孩子晋级参加最终竞赛。
因为他的落榜,他的整个寒假生活都陷入了灾难模式,父母限制他玩手机打游戏,反复告诉他不够优秀,每天叮嘱他刷题和学习,这也让他进入了逆反模式。
他明明不擅长理工科,明明爱好是法学,父母却要硬逼他学习不喜欢的专业,他开始了自己的反抗行动,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学习动力了。
我三天两头看到他在朋友圈里面发小作文辱骂自己的父母,他认为自己父母本身就没有本事,还指望自己成龙成凤。
他还指责父母不能让自己吃大鱼大肉,每天吃白菜炖粉条,就因为这个菜便宜,不能让自己生下来就享受富贵人生,反倒催自己拼死拼活地学习。
这个孩子即使经常打游戏,写作业马虎糊弄,学习成绩也很好,他节省下来的时间都在大量的阅读文史哲学还有法律的书籍,脑子很好使,如果父母能够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倒是能够成为一个可塑之才。
为什么看起来很优秀的孩子养到到最后反倒成了自己的敌人呢?
主要是长久以来,很多家庭教育主要是重视的是孩子的智育,比较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分数,忽视了孩子德育方面的教育。
不注重孩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最终导致了孩子人格的缺失,这样的孩子长大自然不懂得感恩家长了,付出再多心血也是白搭。
02优秀的教育是鼓励人,而不是打压人
小萱是个文文静静的女孩,在我看来,她身上有很多优点。
每次她妈妈聊起她时,她妈妈都是各种吐槽,说孩子不爱跟自己交流,不听话,爱玩手机,学习不够出众等等。
在我们看来,她的孩子已经是足够优秀了,生活自理能力足够强,父母上班她主动给父母做好饭,还会照顾好弟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美术考过了十级,钢琴也考过了十级,学习成绩也在年级前十五名……
如此出众的孩子,家长还总是能从她身上挑出各种各样的毛病,期望她尽善尽美,这也难怪孩子会叛逆了。
我的另外一个同事则非常擅长教育孩子,孩子学习虽然学习成绩平平,她却总是能从孩子身上找到其他优点。
她经常很开心地在 我们面前说孩子的优点,说自己孩子最大的优点就是很爱妈妈,每天都粘着妈妈,跟她玩贴贴,还经常给我们播她孩子唱的歌,说她孩子唱歌很好听。
相比小萱妈妈提起女儿的苦大仇深,这位妈妈提起孩子则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好孩子都是夸奖出来的,你如果想要孩子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你就通过夸奖的方式逐步向那个方面引导。
我们也应该每天找到孩子三个优点,用日记的形式写在纸上,然后读给孩子听。不能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学习成绩再差的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只要我们认真去找,就一定能够找到。
比如,我最近看到孩子的优点就是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强了,每天知道把自己屋子打扫整理得干干净净,洗完澡知道把卫生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每天都知道睡觉前泡泡脚了。
如果一味地打压孩子,除了让孩子丧失信心,越来越疏远你之外,就没有更多的其它任何好处了。
03优秀的教育是要有松弛感,而不是一直保持紧张
有一个口号是:“不怕学霸有文化,就怕学霸放长假。”
于是,很多家长都喜欢利用假期让孩子弯道超车,而弯道超车过猛了往往容易造成翻车。
放假了,我们大人都知道要休息,却还要求孩子像在学校期间一样每天学习,人又不是机器,不能一直高速运转,要该学习时学习,该休息时休息。
放假了,更重要的是带着孩子多出去见见世面,开拓视野;带着孩子多去接触阳光和大自然,而不是一味施加高压让孩子继续学习。
如果是这样,放假和在学校上课又有什么区别呢?
此外,家长也要多带孩子出去运动,运动是生命的源泉,运动能刺激人的新陈代谢,有助于人产生愉快心情,缓解学业压力。
运动能滋养孩子的生命,增强孩子的运动技能和活力,培育完善的人格和得到成长。
除此之外,孩子还可以利用假期进行海量阅读,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视野,而不是只会汲取书本上的死知识,或者把时间浪费在机械刷题上面。
宝贵的假期如果用在上补习班上,可能孩子一时间学习成绩提高了,却在其在其它成长方面缺失了,实在是得不偿失。
如果一味地去剥夺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只会去控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打着“这都是为你好”的旗号强迫失去自主选择的权利,就很容易培养出有性格缺陷的“问题少年”。
04 写在最后
如何教育好孩子是一门艺术,需要家长们用心去探索,我们也不希望付出很多心血后,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冷血,不懂得感恩,或者在中途抑郁焦虑,这样的即使到成年以后也只会啃老、躺平,甚至不想再有下一代。
真正对孩子的爱,不是溺爱,也不是控制,而是充分地尊重和认可,引导孩子走正道的同时,也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律和拥有自驱力,能够暖心又具有孝心,让我们能够对他们放心,也希望孩子能够成为更好的人。
父母如果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不仅要通过鼓励和赞美进行引导,也要以身作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孩子汲取榜样的力量,成长为你所期待的模样。
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尊重,多给他们一些自由和空间吧,让他们懂感恩,有良知,成为一个独立而温暖的人。
作者:陌小诺,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眼睛记录风景,用文字思考人生,听风耳语,偶有顿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赚万贯钱,用有限的人生体验不一样的精彩!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