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几年后,我有一种既得意又困惑的迷茫。当时经历了三份工作,除了第一份是自己投简历找来的,另外两份都是猎头推荐的。每份工作的行业、职能和工作内容都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跨度很大,几乎没有重重叠之处。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的上司们都对我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结果相当肯定和赞赏。他们这一肯定一赞赏,我却越来越迷糊了:看起来我很聪明,做什么都可以,都可以胜任,可是我到底适合做什么呢?我到底应该坚持做什么呢?
把这个困惑说给一个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同一个单位同一个岗位上工作的好友听,她满眼的羡慕:“亲爱的,你太厉害了!我要是也和你一样就好了!” 这明明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好吗!虽然被老板认可我是很得意,可更多的是困惑、困扰、痛苦啊!姐不能一直活在别人的认可里,我想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到底应该坚持什么,而不是每次被猎头牵着鼻子走啊!
从这个问题被挑开,我似乎每天陷入谜团中,对答案求之不得。不知多少个脑细胞被杀死之后,我突然灵光一闪:应该找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才对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啊!这个发现让我兴奋不已,兴奋劲儿一过,我又陷入更大的困惑和惊恐中:天哪!我好像没什么喜欢的!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找不到自己喜欢什么!
那大概是生命里相当黑暗的一段时光,你突然发现你不了解自己,根本不了解自己。你一直向外面对老板和工作,面对柴米油盐的生活。可你突然停下来向内看一看自己,却发现这个叫做自己的人是那么的陌生,陌生得你不懂她的喜怒哀乐。
那真是坠入地狱般的惊恐和无助。在这惊恐和无助中,我一个人左冲右突,无计可施。好吧,既然兴趣也没有,那我找社会热门吧,不是金融很吃香吗,好,我来考个全国注册会计师。不是总是有人以为我是老师吗,看来我比较适合当老师,好,那我就考个教师资格证。……就这样,我开启了一段折腾的人生旅程。好笑的是,种种折腾又重演了我对工作的困惑:似乎我够聪明,每件事都可以做的来,但我还是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各种折腾只让我更加困惑。
也许是苍天不负有心人,也许是我上下求索的努力感动了上苍,他在不经意间向我展示了答案。一次高中同学聚会,席间,坐在我旁边的一个男同学问我:“说真的,中学时你最喜欢哪门课?” 我竟然一时语塞,半天回答不出来。我中学时大概是班上最聪明的学生,不论文理,不需要花费太大力气,都可以掌握的不错,或者不谦虚的说,每门课的单科成绩都排在前十。但是对哪门课,似乎因为不需要,所以我都没有那么的努力和坚持,更谈不上什么喜爱。
也正是从这个男同学这里,我第一次知道中学时他酷爱物理,高一时却屡屡成绩不尽如人意,有一次月考甚至不及格,他伤心的在宿舍大哭。然后继续买来各种物理学习资料,对物理老师死缠烂打,后来成功挤进物理成绩前十、前五、前三。大学毫无疑问的学的物理专业,现在在一所大学当物理老师。因为热爱,自得其乐。还有某某同学,酷爱英语,早上不到五点起床,喊醒宿舍看门大爷开门,放他出去,在学校昏暗的路灯下读英语。还有某某同学,酷爱语文……
我震惊的听着他的讲述,第一次知道还有这样的高中同班同学,他们似乎和我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也许当时的他们不如当时的我那么聪明,但他们有热爱的功课,对自己的热爱有努力、有坚持。反观自己,却好像从小就养成了这样的人生信条:我很聪明,不必太努力。对学生时代的功课,我用的是这个信条;对初入职场的这几份工作,我用的依然是这个信条。可是,在漫长的人生中,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努力和坚持。太多太多的成功,需要努力和坚持。
聚会最后,那位男同学对我说,如果再来一次,他希望中学时自己可以多一点时间和同学们相处,而不是把所有时间花在学习上。而我多么想说的是,如果再来一次,我宁愿自己不那么聪明,而是多一点努力和坚持,早点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
儒家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是说早上懂得了道理,哪怕晚上死掉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我却想说,never too late to begin,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从现在开始,学会努力,永远不会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