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区块链研习社区块链大学
支付宝 “相互保” 有陷阱?(内附案列分析)

支付宝 “相互保” 有陷阱?(内附案列分析)

作者: 区块链泰山院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16:21 被阅读7次

本月,支付宝推出了一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助保险产品--「相互保」,很多朋友都被这款"0元保险"给安利了,并墙裂推荐赶紧加入。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本文就给大家泼一下冷水,说一些大家可能忽略的问题!

0费用,30万保障?

支付宝芝麻信用650分及以上的蚂蚁会员(60岁以下)无需交费,即可参与其中,获得30万的重大疾病保障。与平常动辄上万元的重疾险相比,是不是心动的不要不要的啊。

但是我要敲黑板了:关于最重要的参保费率,协议里面写明:每1个赔付案件分摊金额不超过0.1元。这不是0费用且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数字游戏。

举个栗子:

每人当期保费(计算公式)=当期理赔金额×当期理赔人数+(当期理赔金额×当期理赔人数)×10%(协议中约定的管理费)÷当期相互保总人数

加入相互保人数恒定500万,每人理赔金额为30万/人:

若每月公示期有100个确诊案例,那每个人当期需要支付的保费是:

[30万×100+(30万×100)×10%]÷500万人=6.6元

一个月公示2期,若每期都一样,一年需要158.4块钱,也等于说,花158.4块钱买一份30万保额的一年期重疾险保险条款显示,保险期最长不超过一年)。

若每月公示期有1000个确诊案例,那当期每个人需要支付的保费是:

[30万×1000+(30万×1000)×10%]÷500万人=66元

一个月公示2期,若每期都一样,一年需要1584块钱,也等于说,花1584块钱买一份30万保额的一年期重疾险。"

所以参保费率受成员总数和赔付数目影响,并非是恒定的一毛钱。而且对于这种一年期保额10万、30万的的重疾险,传统保险公司推出不同种类一年期的重疾保险,一年的费用就几块到几百块不等。

保额低,期限短

一般年纪越大,出险率越高,但是相互保,30天至39周岁的,赔付金额30万元。40周岁至59周岁的,赔付金额10万元。60周岁及以上不保障。真要遇到大病,这点额度,只能说杯水车薪。超过59周岁就不能参与了,然而这个年龄之后正是重疾的高发期,因此无法作为主力重疾险。

硬伤:不公平

首先是从理赔时间点来看。

在互助计划中,先理赔的人承担了比其应付风险保障成本更低的保费,而后理赔的人承担了比其应付风险保障成本更高的保费。

其次是从参与者的年龄来看。

目前「相互保」给年龄为30天~39周岁的参与者提供30万的保额,对40~59周岁的参与者提供10万的保额,但是在这个互助计划中,只要有人出险,所有年龄段的人平摊理赔费用。这就意味着,在互助计划中,低年龄段的人承担了比其应付风险保障成本更高的保费,而高年龄段的人承担了比其应付风险保障成本更低的保费。

风险高:项目可随时终止

大家都知道,传统保险公司不可随意破产,但是相互保条款里列举了各种可能终止项目的情况,因此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另外,「相互保」设有"退出机制",即运营3个月以后成员数少于330万人时,公司有权终止此相互计划。因为相互保必须要维持一定的参与者规模,不断吸引新的参与者进入到计划中来,才能继续维持下去。

举个栗子:

一份相互保险计划要为10名60岁的男性提供保额为10万元的终身寿险保障,假设这个计划没有新的参与者加入,而现有参与者都很忠诚,不会选择提前退出。

第一名参与者身故时,计划中剩余人每人需要承担的费用是:10万元 ÷ 9 = 1.11万元;

第二名参与者身故时,计划中剩余人每人需要承担的费用是10万元 ÷ 8 = 1.25万元;

……

第八名参与者身故时,计划中剩余人每人需要承担的费用是10万元 ÷ 2 = 5万元;

第九名参与者身故时,计划中剩余人每人需要承担的费用是10万元 ÷ 1 = 10万元。

可以看到,在这份互助计划中,第一个身故获得10万元赔偿的参与者1毛钱都没有花,而留到最后的参与者却花了1.11 + 1.25 + ... + 5 + 10 = 28.29万元,而且连1毛钱赔偿都没有拿到(因为计划中已经没有其他的参与者)。"

续保=重新投保

相互保保险期为1年,续保有效期仍为1年,而每次续保,均按前述规则类推,等于每次续保都要重新计算等待期90天,而若是在保期间未能及时扣款效果等同于续保。

保险理赔悖论

传统保险产品的盈利逻辑是:投保越多理赔越少越赚钱,所以保险公司会严格调查出险情况。

相互保收取的是理赔后10%管理费,也就是理赔越多,收取的管理费就越多。

假设没有如实告知的客户出险了,保险公司费时费力地经过调查,找到证据,做出拒赔结论,没有任何利润。如果马马虎虎地理赔了,反而有管理费可以赚。

这就出现了一个逻辑上的悖论:拒赔,保险公司没有赢利;如果滥赔反而赢利。

这个可以说是一个恶的机制,当然我们不能恶意地来猜度保险公司一定会滥赔,但是根据墨菲定律来看,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本文来源于币势力V,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请动动你的手指点一下关注小泰吧。小泰不容易,有夸奖才更有动力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支付宝 “相互保” 有陷阱?(内附案列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mg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