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自发开始写作是在高中三年级。
高一我的语文考过56分。到了高二,因为常常逛论坛,一不小心看完了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突然就对小说有了兴趣,特别是黄易和安妮宝贝的作品。《寻秦记》读了四遍,还有安妮宝贝所有的书。看得多了,不知不觉就开始模仿,连平日的作文也带着他们的气息。
高三的一篇习作,被语文老师大大夸奖,还推荐给全年级阅读,端端正正地贴在每间教室的后墙上,咸鱼翻身,顾盼神飞。我紧接着又写了一篇万字长文,那时候《萌芽》劲头正盛,人人都想当韩寒,我也不例外。可惜事与愿违,语文老师对这篇文章评价不高,不让我投稿,兼之接近高考,课业繁重,写作的热情就渐渐淡了。
大学时网络小说风生水起,我也试着在起点上写网络小说。每天早起,在舍友们的呼噜磨牙声中陆续写了几万字,发送给编辑审核。在紧张和期待中煎熬了一周,终于收到邮件,编辑对小说的评价是「字迹工整」四个字。写作热情「哐当」掉进了冰冷的井水里,发出「咝」的一声。
阳志平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叫《奖励会伤人》,读毕恍然大悟,彼时的热情不是热爱,而是被表扬、被认可的欲望,然而「外在动机」只能带来「三分钟」的热情,无人认可也就会轻易放弃。
2009年的生日那天我开始写日记,一直持续到现在。虽然不是每天都写,但写作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于是知道,我是喜欢写作的。这驱动我做了六年的动机,不是钱和认可,而是表达的欲望和写作的快感。
可是还不够,我写了六年日记,终也仅仅是日记,却连写出一篇完整文章都很吃力。
这是为什么呢?我喜爱写作,我一直在写,可是为什么写作能力没有进步呢?
这需要回答另一个问题,如何快速学会一门技能?答案是:
刻意练习。
说到刻意练习,你想到的可能是「一万小时定律」,这是格拉德威尔 (Gladwell)记录在他的畅销书《异类》中的一个概念。这个「定律」常常给人一种误导,以为只要积累一万小时,就一定能够成为某领域的专家。事实并非如此,否则为什么在大学玩了四年游戏的学生,并没有都称为电竞高手?炒股二十几年的大叔,也没有都成为基金经理?刻意练习,并非时间的简单堆积,更没有「一万小时」这样一个最低阈值,刻意练习,必须同时满足四个要素:
- 大量重复练习
- 只在「学习区」练习
- 持续获得有效反馈
- 精神高度集中
那么按照这四个要素来反思我六年的日记,没有进步的原因就跃然纸上。
- 量不足。平均每天只有10分钟,六年也就写了365小时而已;
- 在「舒适区」练习。我对日记没有任何要求,只是自我表达,记录生活,发泄情绪,有时候语句不顺也没有关系,真的很舒适;
- 没有反馈。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所以没有外在反馈,而我自己是从来都是写完就算,不会再看,因此连自我反省也缺乏;
- 精神不集中。写日记,既然没要求,也没监督,为什么要精神集中呢?
所以六年没进步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那么如何用刻意练习来打磨写作呢?
1.大量重复练习。
每天写1000字以上,并非每天都是一篇严整的文章。其实每件事都可以变成写作,读书是写作(读书笔记),锻炼是写作(锻炼笔记),工作是写作(工作笔记),听课是写作(听课笔记),生活是写作(日记),一切能写下来的都是练习的机会。
2.在「学习区」练习。
要进步,就要离开舒适区,但舒适区是随着技能提高逐步扩大的,所以练习的难度也要不断提升才行。比如写作,就可以做多个维度提高难度。
字数是一个维度,第一周1000字,第二周1100字,以此类推,你会发现自己写得越来越流畅。另一个维度是写作内容,从开放式写作,到指定内容(分块练习),到内容的难度持续上升,尝试剧本、英文写作、古文写作等等。
- 持续获得有效反馈。
(1)自我反省,每天回顾昨天的写作,自己对自己提出建议;
(2)公开写作,在公众号、简书发布,阅读数、点赞、评价都是反馈;
(3)加入或建立写作社群,一起写作,互相评价。
4、精神高度集中。
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写作,没有其他事情干扰。虽然刚起来有时候大脑不太清醒,但没有关系,写作本来就不是纯理性的,没有仔细思考就动笔写出的东西,常常更具有灵性。况且,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初稿粗糙点又何妨呢?
最后,想打开一扇门,并不是只有找到钥匙一个途径。提高写作,并非是在输出端使劲,还有输入端——读好书。我高二的经历就是一例,黄易和安妮宝贝只是二三流的作家,但比那时候的我强多了,持续读他们的书,潜移默化就得了他们的文笔。如果你持续读的是一流作家的书呢?不用多说,答案不证自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