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安静源于宁静的乡村
离家久了,很多小时候的经历似乎都已经被遗忘,不会被主动回忆起来。十几岁之前的一年四季的大部分时间除了在校就是在家,那时候的经历也是被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习惯。
可当多年以后,当你谙熟城市的喧嚣吵闹,习以为常城市的灯红酒绿的生活以后,不妨放慢你的节奏,趁着四季更替,风霜雨雪,回到家乡小憩几日……你可能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春天的风。
胶东地区的春风是不温柔的,往往是带着泥沙的,肆虐的吼叫却不刺骨的凉。嘴唇是肯定要爆皮的。小时候的春天,记忆中的画面就是几个小伙伴一起在露天弹玻璃球、打派(不是打牌)、爬山。
今年春天因为大环境问题,在家里待到三月中旬,发小们这都没有回去工作,那段时间我们虽然不玩曾经的游戏,但是也重温了一把童年的乐趣。一起去了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去“探险”的老虎洞(其实就是一些巨大的石头自然罗叠起来的)。那一刻,话匣子突然都开放了,你一言我一语的好不热闹……
夏天的蝉鸣和蛙叫。
夏天的标志除了热那就是听到了知了的叫声。那种急躁的鸣叫着实让人烦躁。但是也有种声音是可以让你安静的。
那是一个傍晚,天气还不算太热,开着车往老家走。一路上窗玻璃都没有摇下来。路过村边的水库庞,我摇下来车窗想要细支烟,就在车窗摇下来那一刻,此起彼伏的蛙叫一下子沁入脑海。那一刻想到了小时候,想到了方文山为什么能写出来《稻香》这么美的词……
我放慢车速,香烟燃起,嘴角上扬,无奈的感叹。
秋冬的雨和雪
这两个季节的区分不是那么的明显。
城里的楼房是无论如何也听不到下雨时候雨滴从房檐流下来落到地面或者房檐下面的桶的那种声音。这个声音会随着雨的大小缓急而发生变化,时如一曲高雅的交响乐,时如一曲高昂的协奏曲。滴滴答答,噼里啪啦,全世界最好的催眠曲。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写不尽亲身的感受。虽然没有鲁迅先生描述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么的淋漓尽致,但是我想通过这篇文字,让大家多抽出时间回老家陪父母多待一待。你的感受肯定比我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