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群分

作者: 佛蒙 | 来源:发表于2019-04-30 11:45 被阅读231次
南无阿弥陀佛

整个学佛群分成两大块:和阿弥陀佛缘份亲的,一大块。疏的,一大块。亲的,依善导大师之教导“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而专修专行。疏的,当然就少念佛、不念佛、甚至根本不知道净土宗、不知道念佛是什么。亲的,总量小;疏的,总量大;亲的,绝对安心;疏的,安心不定。亲的,必得往生;疏的,往生不定。

当然,众生皆有佛性,论缘份当然都和阿弥陀佛有缘份,只是亲疏、远近、专杂有异。

另外,也不要理解成这是在“说是非”,“啊,你怎么把念佛人和不念佛人对立起来了?难道他们不都是学佛人吗?”不是的,不是这个意思。固然种种法门和行法,都是在“学佛”,但是就其不同的教、行、机、益这四个大方面、对机不等以及难易这两大块来看,那种种法门和诸多行者,和净土宗相比确实是有非常大非常大的差异。从因果上看,自然也是前途殊异。

所谓人以群分。好乐不同、缘份有别,乃至群发起人的初衷、目的、群活动内容……等等的不同,许多人自然就分成了不同的群。有人在群里隔了一晚就消失了,甚至还有当天就快进快出消失了——这都是缘份使然,实在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若是觉得相应,便自然欣喜留下。自己心里若觉得和群格格不入,自然也呆不住。

人以群分,包括但也不限于这种以“实际的群”的形式的表现。有许多人,虽然不在一个群,但是所学的、好乐的、所行持的,是有经典来源的、有祖师楷定和传承的法义,广义(根本)上说,这也是同在一个群。又有许多人,虽然同在一个实际的群,但知见、所学、所好、所行皆不同,则所谓群友,也是有名无实。

善导大师说“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则,能在“一向专念”的群留下的,都是大福报人。何以故?顺佛本愿故。专行正定业故。因胜则果胜,此不以人胜、不以群胜,而是以“法”而胜。因,是“南无阿弥陀佛”,是“本愿称名”,果,必然是“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必然是“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善导大师六字释: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所以扩展到极点上看,整个法界如果要分而述之,那就只有两块:专念佛的和不念佛(不专)的。专念佛的,不简根机,唯乘佛愿力,因果相符,因等果等,毕此生平后必入净土、一生补处。不念佛的,根机万差,然皆不乘佛愿力,也是因果相符(无出离之缘),也是只能继续轮回。

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 人以群分

    你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走什么样的路,你找一个废物老公就有大概率遇到一个厉害婆婆。穷人会叫你如何节衣缩食,小人会教你...

  • 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一句老话了。这老话的出处来自西汉末刘向编定的《战国策•齐策三》——《惆易•系辞上》,原话...

  • 人以群分

  • 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今天突然脑洞大开,骤然理解它的深沉含义 入了很多微信群,不同类别的群把我划为不同的人。 1.一个...

  • 人以群分

  • 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群分,多数也只是在单个维度上的群分。

  • 人以群分

    二十年前,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列席了一次以基层机构领导为主要参会对象的专题工作会议。午餐时分,主办方没有事先分桌,当...

  • 人以群分

    互联网出现以后,各种沟通交流工具层出不穷,尤其微信出现之后更是极大的方便了交流沟通。 微信有一个很强大的功能就是微...

  • 人以群分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朋友吐槽一件事:5.1节回到老家,跟老家的叔叔阿姨朋友一块坐坐,期间他哥哥批评他不会敬酒;还...

  • 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总渴望被理解,被接受,换句话说,就是总在寻找另一个自己,也就是与自己相似的人。不仅爱情上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以群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qm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