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是伟大的。
我也相信它会带给每个人心灵上的触动。也许是阿米尔渴望得到父爱和关怀的时候,也许是感动于哈桑和阿里忠诚的时候。一开始读时心中微微的触动,到全书读完,才发现有种蔓延开的悲伤。是啊,每个人生活中都曾犯过错,或大或小,或欺骗或自负,又或者是“偷窃”——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那么偷走之后呢?
拉辛给阿米尔的信中说:“没有美德,没有良心的人是不会痛苦的。”可是谁能说哪个人的心里没有痛苦?时间是治愈的良药,久到忘记和逃避掉那些往事的时候,便会安于现在的生活。可是内心中的感受却会伴人一生,躲在某片记忆深处...
全书读完,有着无数启迪和感受,也总有一种莫名的伤感。也许最开始读时有些气愤,一个男孩的懦弱和谎言,让他失去了最珍贵的兄弟,以及内心的安宁。可谁又能去谴责他呢?他仍就是个孩子,一个懦弱到不敢保护自己的孩子。
哈桑是整本书中最可贵的人,忠诚、善良、勇敢。在他‘兔唇’的像中国娃娃,细细的眼睛,肉肉的脸,这样一个哈扎拉民族男孩儿的外表下有着最美的灵魂。他活的卑微,住着陋室,有着不堪风化的母亲,可他一生的执着就像他说的第一句话一样,对阿米尔的爱和忠诚,对一个朋友或者主人的爱和忠诚,直至死亡,仍在守护。
一个可爱的人,一个悲伤的结局,一生坚持,一辈子的守护。
也正是他的善良,让阿米尔救赎一生。哈桑死了,他想要守住那幢有着无数回忆的属于阿米尔的房子。哈桑死了,阿米尔仍来不及对他说一句抱歉,也没能再拥抱一下这个兄弟,跟他爬那颗石榴树,树上刻着:‘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每个字都仿佛刻进了阿米尔心里,活着是容易的,但活着的人也是最痛苦的对吗?
全书很长的篇幅都是围绕哈桑受辱的故事后,展开的阿米尔自我救赎的历程。正如拉辛汗的信中说:‘阿米尔最重要的是宽恕他自己,所以才有了给他成为一个好人的机会’。阿米尔是幸运的,他拥有这样一个机会,就是索拉博——这个极其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可对比不幸的是阿米尔的父亲,他是个好人吗?我想是吧,他有着极高的声望,有着面对生死关头仍坚守道德,去维护一个陌生女人贞洁的勇敢。在俄国士兵的枪口下坚持着,让人想拍手称赞的善良。他施舍穷人,亲自建起恤孤院,救济朋友,甚至给曾经有一面之缘的人工作机会。在他去世之前我们甚至找不到他的‘恶’,可他这些善行却也缘自他的罪行。他的一生都在忏悔,在弥补。可他没有机会真正感到轻松,他对阿里这个似兄似友的仆人有自责,对哈桑这个儿子,不被世人认同只能藏起来的儿子有深深的亏欠。内心的脆弱和无助、罪恶感陪伴了他一生。
他是个极其优秀的人,有着商人聪明的头脑,有与熊搏斗的勇敢与强壮,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和声望,也是一个很好的父亲,将一切都给了阿米尔。他不去领美国政府的救济金,从富甲一方到做一个普通的修理工,从衣食无忧到工作到受伤,巨大的落差前我们仍然看到的是人性的光辉,是勇于面对生活一切磨难而不被打倒的勇敢,是永远保持体面的自尊心。
就像在汽油桶中对阿米尔说的:多想那些美好的事。
可若没有他做过的那件恶事,没有内心的罪恶感和自责,他会和阿米尔一样变成这样的一个好人吗?
我想不会,可他仍是个好人,因为他知道那是恶,他知道忏悔和赎罪。他放不下,一生对自己严苛,也是因为他仍是个可爱善良的人,所以才会从‘恶’的自责中无法解脱。不曾忘记,提醒自己,然后做一个好人。
内心里阿米尔和父亲是一样的人,一样觉得配不上自己兄弟的美好和忠诚善良。所以要逃,要欺骗,要“偷窃”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然后自责一生。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曾经那个愿为我千千万万次捡风筝的人已经逝去,人生中错过了就不会再得到,也许我们会忏悔,会救赎,但这些似乎都已经晚了。每当放飞风筝的那一刻,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真的珍惜过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每个人的命运都像风筝一样,它往更高更远的天空,但却受着那根细细丝线的牵引而无法摆脱。但也正因有这根丝线的牵引,它才不至于消失在天际或跌落尘埃,而是在空中划出优美的人生轨迹。当这根丝线被割断,就要鼓起勇气去追寻那飘落在远方的风筝,这样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为你,千千万万遍。
而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写于2017年10月2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