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思维》第一部分
1、【摘录】就像我们曾在《10分钟数字整理》里提到的:“我们已经成了手机的奴隶,我们更愿意快速地获取即时信息和线上娱乐,而放弃了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拒绝了本应该更美好的亲身体验。”
【感想】的确,现在的现象是,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成了低头族。本质的问题不在于手机有多不好,而在于使用它的人不能够控制住自己。
2、【摘录】为了让我们的祖先能够得以存活,大自然母亲在大脑进化的过程中设置了三种经常能够欺骗我们的错误:过高地估计恐惧的威力;过低地估计机会的成功率;以及过低地估计自己在面对恐惧与机遇时的才能。”这便是“消极偏见”,比起正性刺激,我们更倾向于对负性刺激表现出强烈的反应。
【感想】看到这里,我似乎更能接受自己在生活中所犯的种种消极偏见的事实。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才这样。
3、【摘录】正念通过对你的大脑进行再训练,使你能够摆脱那些思考未来的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当你能够集中注意力,你将不再依附于自己的思想,你只会简单地处理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
【感想】思想之所以会成为我们的负担,是因为它经常回到过去和去向未来,而我们的身体却只能在当下。如果我们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当下,把此时此刻正在进行的事情做好,那才是我们经常听说的“活在当下”。
4、【摘录】注意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区别。胸式呼吸止于肺部,而腹式呼吸会充满你的肺部下叶,并进行更多的氧气交换。腹式呼吸还能通过膈肌的运动来按摩腹部器官。
【感想】经常练瑜伽,但是老师没有告诉我们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的差别。这个解释让我进一步明白了,腹式呼吸法的好处。
5、【摘录】“冥想不是为了让你的杂念平静下来,而是为了带领你去往那份本来就存在的宁静,那份被脑海中飘过的无数想法所深埋的宁静。”——迪帕克·乔布拉
【感想】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内在的那份宁静,需要我们通过练习把它找回来。
6、【摘录】你的目标是慢慢成为一个旁观者,去观察所有的声音、感觉、情绪、思想是怎么产生又如何消逝的。远远地观察它们,不要带着判断和评论。与其让你的大脑在杂念产生的时候瞎想,不如就这样安静地进行观察,最终你将能更好地控制你的思维,获得重新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的能力。冥想大师将这个静止的广阔空间称为“间隙”(gap)——无数念头中的沉默空间。
策略一:做一个旁观者首先要觉察到你的想法。把“自我”从你的思想中分离出来,仅仅只是去观察你的脑海里发生了什么。这里的技巧在于用一种公正的方式来面对自己,不带任何评价。只做一个思想的目击者。
【感想】成为思想的旁观者,只需要观察它,不带任何评判。这需要有意识的觉察,不断的练习才可以见到成效。当我带入意识的时候,就是回到当下的时候。思想便停止了。这也是我正在练习的方法。
7、【摘录】策略五:找到你的触发器通常来讲,过度思考和消极情绪往往和某些人、某些情景或某种身体状态有关。注意这些共通的焦虑,是否是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才导致你脑内杂念的爆发?如果确实是这样,当问题发生时,记录下这些触发你情绪的触发器。这将会保护你不被泛滥的消极思想所控制。
【感想】这个触发器,我把它称做按钮。通过不断的觉察,会发现自己总是因为某几类事情而产生消极情绪。比如,孩子的字写得不好,做作业拖延等。清楚自己按钮的好处就是,在下次产生消极情绪时能更快的认出它。同时,也可以观察身边的人有怎样的按钮,然后提醒自己去避免按别人的按钮。
8、【摘录】老实说,你一生注定要在消极思维中挣扎。你不可能靠纯粹的意志力来和数百万年的进化路线抗衡。就像罗斯·哈里斯博士所说:“任何关于没有痛苦的生存方式的研究都注定会失败的。”
【感想】不断的练习,可以让我们更快的从消极思维中抽离出来。但我们是人,不是神,不能完全杜绝消极思维的产生。
9、【摘录】接受当下的形势并不意味着不采取行动。这只是让你不要盲目地战斗或落荒而逃。你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允许你采取正确和有用行动的状态里。
【感想】对于真实存在的消极思想,比如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做的是接受此刻的情绪,臣服于当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积极的想解决办法并行动。
10、【摘录】亲手写下你的想法能帮助你整理你当下的思想,并且常常能引导你找到那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感想】写觉察日记,正是我现在在做的事情。当我把经历的过程写下来时,我可以看到我的情绪模式是怎样的,便于以后更快的认出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