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学的晨圈做什么?(三)戏剧篇

小学的晨圈做什么?(三)戏剧篇

作者: 黄敏faith | 来源:发表于2018-10-01 16:44 被阅读0次

    一年级小豆包在月末家长会上,做了圆圈戏剧的展示。睿睿妈妈说:“第一幕外圈变成小鸟那段,看到睿睿打开手臂,挥动起来真的像翅膀那么柔软,那一刻很感动。”她又说,“昨天晚上睿睿睡得特别好,早上起来,他说自己梦见胳膊插上了树叶,变成翅膀,伙伴们也一起插上树叶翅膀,在世界上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孩子们如此诗意的想象、自然自在的呈现,往往是大人无法企及的。在世间生活得久了,我们的灵魂被层层外壳包裹——这外壳,是世故人情、是方法技巧、是审时度势……是妻子或是丈夫,老板或是员工……我们在白天里熟练地经营自己在生活中的种种角色,从技巧上,我们当然可以演得比小孩子更娴熟。可是在某一个午夜梦回的时刻,恍然觉察是活在套中人——那个本真的我呢?

    长大,让我们慢慢落地、务实;而戏剧,是为梦想重新插上翅膀的地方。

    我选择格林童话的《白蛇》这个故事作为第一个班级戏剧,呼应了我自己对人的成长探索的过程——从最初的倾听和思考、到行动中一次次努力不放弃,最后抵达心灵的丰富和情感上的完满自足。

    戏剧一开始,国王出场,他“见多识广,智慧之名天下扬,天底下的秘密,没有他不知道的”——国王代表了“长大成人”的智慧和自我的确立。对于小孩子来说,父母师长,就是“国王”的形象。于是世界从一个稳定的秩序开始。父母师长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国王”。内在权威的树立,能够给到孩子安全感。经由我们,孩子们认知到世界,并找到成长的榜样。

    在每天规律的“送餐”节奏中,侍从慢慢萌生了好奇心,想要探看国王的秘密,惊奇地发现了“白蛇”,他学到的重要的本领是什么呢?——是倾听。人常说“聪字耳在先”,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够去关照环境的同时,及时地“拯救”自己。

    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在教育过程中去感受每一个孩子“听觉感官”的开放程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火相的孩子往往等不及就要往前冲,需要一些练习才能听到“停一停”(比如“红灯绿灯小白灯”);风相的孩子关注面广,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把他带走,需要一对一的专注谈话和反馈,也需要沉静下来的工作,去倾听自己的内心;与此相反,水相的孩子有点“唤不醒”因而“听不见”,他自己慢悠悠地飘在想象的王国里,需要更有力量的数数或是节奏运动;土相的孩子,很善于倾听,总要观察够了再行动。我们要适时地鼓励他们,推他们一把,有时候也需要真诚坦露自己的弱点和痛苦,让完美主义倾向的小孩感到自己并不孤独。

    话说回来,戏剧的图景,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可以去体验不同的生命状态——在高年级是情感情绪状态(所谓“星芒身”),在低年级更多是呼吸、运动和节奏(所谓“以太身”)。在《白蛇》的晨圈戏剧中,我们一起体验像国王一样挺拔庄重,像侍从一样勤勉努力,像公主一样从骄傲到信服和爱,像小鸟一样自在飞翔,像鸭子和鱼儿一样悠然、身体被束缚又被解开束缚、重获自由,像小乌鸦一样从不会飞害怕长大到飞过世界找到金苹果……

    故事中的智慧,说破了就变成死的概念了。我们选择用诗一样的语言,一起念诵;用身体的活动,去走进这个故事。基于图景和活动,孩子们表现出超强的记忆力。在没有提供文本、没有分角色的情况下,大部分孩子在几遍之后,就记住了整个戏剧的台词。

    我们在晨圈里轮流演不同的角色,层层递进:第一幕一半的孩子是国王,一半的孩子是侍从;第二幕三个孩子一组,分别是王后、国王、侍从和鸭子;第三幕第四幕才出现了单独的角色:国王、公主和侍从,而其他角色依然是三人一组:鱼、蚂蚁和乌鸦。

    尽管为了剧情表演的需要,我们分出了角色,但事实上,一年级的孩子还是整体“合一”的状态,别人演的时候,他们也会在圆圈上跟着一起说台词。所以圆圈戏剧,就是一种集体合作讲故事的形式,特别适合一年级的童话氛围,故事里没有别人,我们把自己代入到每一个角色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成为自己的国王。

    换句话说,戏剧作为儿童的一种语言,无关技巧,在整体的形式之上,并无矫饰,是每个孩子最本真状态的表达。不管演的是谁,他都在表达自己。

    在这两周的晨圈中体验过各个角色之后,周四那天,我让孩子们自选想要演的角色。有个孩子举手说:“我妈妈想让我演XX。”我一方面很高兴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学习内容和后续的任务,另一方面,也能深深感受到,小孩子还是非常重视在意父母师长的意见。或许我们言谈之间,就不知不觉在塑造孩子对自我、对世界的认识,这是一份既甜蜜又重大的责任呢。

    周五班级第一次去爬山,孩子们下山后又在游乐场尽情攀爬,放学后继续和四年级的孩子们自己组织玩“红灯绿灯小白灯”。那天下雨,泥地里滑倒了好几个,我估计孩子们身体上已经挺疲累了,却依旧玩得兴高采烈,不肯停下来。高兴之余,我也有点担心:本来就是调休周六周日上课,节奏上打破了,再加上这么高强度的活动,第二天会不会有孩子累趴下了请假啊?或是因为害怕演出而请假?

    难得的是,周六一早,孩子们很快都到齐了,他们紧张期盼着下午的演出。王凌老师为我们画了美美的海报,孩子们认真地讨论上面有几条鱼,草丛中撒的是小米而不是大米……他们完全进入到戏剧的图景中,想象自己就在画面里活动。

    也有孩子表达不想演的,表达的方式很认真有趣:“我只能演树。老师给我找一块大布,我在里面演一棵树。”或者说:“我要找个树洞,带着面包和水,一边啃面包一边看你们表演。”我静静听着孩子们的表达,有时候听到就足够了。我们像之前两天那样,在晨圈里完整地演过一遍四幕剧,就开始上主课。

    一直到下午正式“演出”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孩子们临场的紧张。尽管在熟悉的教室里,预留了足够大的空间,可孩子们都簇拥在黑板前面,圆圈小得都快动不起来了。但每一人都很认真努力,在圈中相互提醒和支持,就像默默妈妈说的:“觉得害怕还能把戏剧演完,也是很有勇气的事情。”

    孩子们的反应也提醒到我,尽管再机灵能干,他们毕竟还是小孩子,对于很多的第一次,会有未知和恐惧。我们要营造一个温暖润泽的氛围,孩子们才能安驻当下,同时还能相互鼓励,不断去挑战自己跨越舒适区。

    周日早上主课前,我和孩子们聊了聊前一天演戏的感受,一个说:“再也不要演啦!”一个说:“要是演出前再排练一次就好了。”另一个跟着很理性地说:“那样我们就会少犯很多错误。”还有几个则愉快地说:“很好玩,不紧张。”接下来,不论声称喜不喜欢演戏的孩子,都兴致勃勃地开始分享妈妈给他们看录制的视频,视频里卯卯太搞笑了,还对着镜头做鬼脸,等等。

    尽管教育戏剧重在自我探索的过程,舞台的呈现和观众的欣赏还是很有意义的。当然,最主要还是我太想和大家分享孩子们在一起认真努力、给我带来的惊喜和感动了。

    当老师真是有福的。和孩子在一起,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处处感受到自在喜悦。在肉身慢慢变得沉重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依然可以去向往飞翔。

    这不,问渠班的孩子们这两天迷上了折纸飞机,昨天起大风,是放飞机的好日子。上上给我讲解他的纸飞机顺风前进的长长路线,整个人都跟着飞了起来。

    谁的童年没有玩过纸飞机?一起去放飞一把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学的晨圈做什么?(三)戏剧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un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