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会

作者: 面前大海 | 来源:发表于2023-02-20 21:55 被阅读0次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我早上去上班时候,路过我的故乡,看到东西走向的公路与村内南北走向的中心大街的交叉口,摆放着两个帐篷,帐篷下摆着零食。

我心想,今天肯定是我村集会的日子,虽然现在摆摊的不多。我下班后还不到5点钟,那时肯定比现在热闹,我还能赶一下末集呢。

下班后,我匆忙开车往家赶,进入村口,看到集市上只是比早上多了两顶帐篷,卖东西的商贩并没有增加多少。我原先还担心人员密集,我开的车不好通过。现在看到的却是赶集的人稀稀拉拉,我开车很顺利地就沿十字路口向南,把车开到了我的老家门口。

碰到老家集会,我觉得虽然集会规模不大,但是也应该去逛逛,重温一下小时候赶集的快乐。

我和妻子步行向北边的集市走去。此时是下午5点左右,太阳还没有落山。我们走了不到400米,就来到了十字路口,我向四周的摊点看了一下,所有摊点便一览无余。十字路口的西南角,有一个卖炸鸡排的摊点,西北角是个卖鞋的摊点,十字路口的东南角,是个卖油条的摊点,这个摊点的东侧,紧挨着的是卖袜子的摊点,再往东是卖锅擦、挠痒棍等小件东西的摊点,最东边是个卖青菜、韭菜、丝瓜等种子的摊点,这就是今天集贸市场所有摊点。

再说一下来集市的人,连我和妻子算在内,总共不超过10人,其中有3个人围在卖油条的摊点前买油条,有的摊点前1个人也没有。

我和妻子逛了一圈,没有看到什么可买的东西。我对妻子说:“总得卖点东西留作纪念吧。”后来,妻子花两元钱买了一个竹制的挠痒棍。

我不禁感叹道,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城里买了房,孩子在城里上学,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以前还流行回老家过年的习俗,后来由于城里普及了暖气,而农村缺乏采暖设施,这些城里有房的人采暖期大都在城里,很少回老家来。在农村居住的大都是老人,他们在城里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也不愿去城里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即使农村有少数年轻人,也更喜欢网上购物,不愿意逛这种比较土气的农贸市场。

看来,农村以前那种货物齐全、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的集会场面,只能留在我美好回忆中了。

相关文章

  • 赶会

    “赶会”是我们老家的一个俗称,但是用普通话怎么解释,我也说不大清,那我们就暂且以为普通话应该也是“赶会”吧。 ...

  • 赶会

    赶会是农村人的一场大事,有的地方一年只有一次,像我们老家,一年就只有一次会,所以父老乡亲们在有会那几天,有事...

  • 赶会

    今天我们这赶会,非常热闹。有卖各种各样的,比如卖香肠的,卖小龙包的,…太多了说不完。我跟你说一烧我今天的消费。 一...

  • 赶会

    这几天我们庄会了,一年只有一次,当然要好好玩玩了。 今天,我们家有客人,还不少呢!这下呀,有妈妈忙...

  • 赶会

    我记得上册的时候,我和妈妈去姥姥庄赶会。 我和妈妈来到姥姥庄的时候我看了一眼。心里暗想:也不怎么热闹。到了姥姥家,...

  • 赶会

    每年小满那天,我们乡里都有一个大集市,我们通常称为小满会。早些年小满会很热闹,一个乡各村的男女老幼,大都会吃过早饭...

  • 赶会

    小时候跟着妈妈去赶会,会上卖的东西新鲜,像鸡鸭鹅鱼都是当场宰的,蔬菜也是,都是农民伯伯当天在地里摘的,早早的天蒙蒙...

  • 赶会

    星期一,磨街孙庄有会,我们家就在陈庄,我爷爷骑着摩托车带我们去窜亲戚,到了那里我们先去姥姥娘家,到了那里,...

  • 赶会

    旧历逢“五”、“十儿”是小城集中买卖贸易的日子,时称“赶会”。 入了腊月,年关临近,“会”自是比平...

  • 赶会

    我们这个小县城,在每个月的5号,15号,25号都会赶会,就是类似集市啊,庙会之类的。 每当这个时候,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赶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wg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