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品鉴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品鉴

作者: 十驾斋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2-22 20:07 被阅读34次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诗解

诗人曾非常自豪地讴歌故乡的美好风光说:“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在其故乡襄阳附近有许多青山秀水,如岘山、望楚山、万山。其中“万山”又称“汉皋山”,其下有解佩潭,并流传着一段美好的传说:当年,风流才子郑交甫在此地接受了两位仙女所赠的玉佩,这玉佩是从其丽服上解下来的。故得此名。每有闲暇,诗人就流连于此。张五即张諲,他诗画兼擅,官至刑部员外郎,与孟浩然友善,曾隐居岘山。清秋之际,诗人孟浩然登临岘山对面的万山相望友人张五,写下了此诗以寄情意。

*诗味

北山埋藏在朦胧缭绕的云雾之中,其中的隐者悠然自得。我攀登万山,并不是要寻幽探胜,而是眺望白云深处的友人。

清秋的山色令我逸兴勃发,而淡淡的愁思却被这晚暮隐隐的牵发。常常看见归村的人们休歇在渡头,抑或是行走在沙滩。似乎可见一幅惬意的江村暮归图。

远望天边的树木细如荠菜一般,而江畔的船只就像一弯新月,生发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感受。什么能载酒归来,共醉这重阳佳节。

*诗评

   该诗为五言古诗。我们经常使用“兴象玲珑”一词来形容盛唐的山水诗的艺术特点,其中“兴”即“感兴”,而“象”即“物象”,它所追求的是情与景浑融的完美诗境。“兴象”就是诗人有所感触而发的,这在孟浩然的诗歌里多有所见,诸如“鸟归余兴远,周览更徘徊”,“涧竹生幽兴,林风入管弦”。在这首诗里,薄暮引发了诗人的愁绪,而清秋触动了诗人的兴致,他登高相望隐没在白云中的友人,表达了真切的思念,并流露出“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美好愿望,这与《过故人庄》的“待到重阳节,还来旧菊花”有着相似的情味。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这四句是此诗的精彩之处,可知诗人善于捕捉意象以提炼情思,并使用平淡自然的语言把江村的悠闲静谧的氛围,野外的空灵生动营造出来。所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孟浩然诗歌:“语淡而味终不薄”。

  然而从此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样的一个事实:诗人终是孤独的。林庚先生在《唐诗综论》中说:“他虽然‘时见归村人’,却只能‘隐者自怡悦’。他在山顶上望见了那么美丽的人间,而自己却只能在白云之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品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wz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