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持续做有益的事情?通过每次念起到放弃的自我观察,我得出以下3个原因:
1.回归本质:最本源的问题,当然出在自己的身上,有没有彻底想透到非做不可的地步?做这件事到底跟自己有什么重大的关系?没想明白,这才是我原地踏步的原因,打心底没认为那是件我非做不可的事,所以一拖,再拖,直到不了了之。
2.找借口:这件事如果不能让我像看电影一样享受,我就会去找各种理由去延迟它,而不是马上做,最神奇的是,我的身体也会迎合,出现各种小不适,像肚子疼,脑瓜疼,想睡觉,然后顺理成章成为最佳借口,嗯……一切都是借口,当我不想做的时候,我想的是“如何能不做”,不是“怎么做”。
3.过高的期望:我做一件事,总会给自己一个高标准,这个希望往往于实际表现差距很大。比如刚进入陌生的领域,我认为耐心才是最重要的,每天就进步一点点,不可耻,可怕的是高标准要求自己,往往做不好的时候,我就会陷进去,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以前所有的积累,最后转化成没有勇气再进行尝试,认为自己就是不行,开始找借口认为是行业不适合我,不是我的问题……
我是如何学着克服这些问题?
1.认清真相:这件事到底我为什么非做不可?是出于喜欢?一定要学会的技能?还是随大流?做事前必须想清楚,因为这是我能否长期做下去的动力来源,即使后面的过程困难重重,我也不会想怎么样优雅地退场,而是调整心情,调整状态,调整自己,再继续下去。
2.健身思维:去过健身房的人,想必都知道,训练的强度和重量都是慢慢积累上去的,不能上来就把自己累趴,肌肉需要适应锻炼的强度,肌肉得慢慢练,不能本末倒置。比如我做俯卧撑,一般会分4组,每组都比之前那一组多5个,就像这这样:10+15+20+25。
2.小孩思维: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我仿佛变成一个小孩,因为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要快速成长,所以就必要的多做事,多接触不会的。在新领域面前,我得变成一个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白纸胜在什么都没有,塑造性强。每一个老师都喜欢教真的在听课的学生,所以保持谦虚是必要的(我的感受,大部分老师都不喜欢只问问题的学生,乱提问题的学生。多做事,少说话,你们怎么看?)。
“>”比喻事态升级的符号。
3.想象的力量:写作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呢?记录并总结自己的想法>可以写书>赚小钱>写畅销书>赚大钱>带来知名度>带来影响力>改变一群人>影响一代人。这能使我更坚定目标,明确目标,所以尽情瞎想吧!
每一个梦都应该是天马行空的。
在行动中调整看法,用时间堆积出能力。
问题总结:别人在做事>能不做吗>好的,我不做。
解决总结:我知道,我想做>慢慢来,不着急>多做,多接触>做这事能给我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