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否面临这样的困惑:
明明知道读书有很多好处,可是每天的工作总是太忙,抽不出时间读书。
自己也很喜欢读书,可是读了很多书,却没有收获。
遇到很多喜欢的书,都买了回来,可是越堆越高,看不下去。
想要认真的看一本书,却又无法专注的读下去。
日本作家赤羽雄二,是一名机械工学硕士,却能够在麦肯锡工作,就是依靠读书,来学习经营方面的知识。
作者不断的在书本和实际工作中,不断地输入和输出知识,从而掌握了非常实用的知识,也因此写了《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这本书,为读书准备的一套高效阅读方法,让很多人学会主动阅读。
我们都知道读书的好处,可是我们经常有很多理由不读书,今天工作太忙,明天要带孩子,总是一堆做不完的事情,哪有时间读书,可是厉害的人,却总是能抽出时间读书,因为他们知道读书的好处。
读过书,就能够明白,读书并不只是单纯地积累知识,而是要从广阔的视角去审视、考量、理解知识,能够不断积累知识,了解自己未知的领域。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从下面三个方面介绍:
一,三个方法,找到对你有用的书
1,可以用搜索引擎
现在的搜索引擎功能非常强大,我们只需要输入想要查找的关键词,就可以找到同类型的很多书籍。
比如,我想查找有关阅读的书,只需要搜索关键词,就可以找出很多在我们需要的书籍。
2,前辈朋友的推荐
当我们想要阅读一些书籍,却找不到合适的书,可以请求比我们厉害的前辈推荐一些书籍,走亲访友的时候,可以看看朋友家的书架都有哪些书,有没有自己想要读的。
3,规划未来五年的目标
如果上面的方法,都找不到自己想要读的书,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五年的目标是什么,五年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五年以后,你想要做一名讲师,那么你现在就要多看有关演讲方面的书籍,分析每一阶段,你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根据你的目标进行选书。
如果你希望未来几年,专心育儿,培养好孩子,那么你就要多看育儿书籍。
二,高效阅读的三个原则
1,专注阅读一本书
作者曾经习惯同时阅读5~10本书,一段时间后,就感觉这种方法是有弊端的,读完一本书需要的时间太长,很难认真读完一本书,时间长了,可能就会忘记当初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对于忙碌的我们来说,能够抽时间读书,已经是不易的事情,因此我们要珍惜时间,读一本书要有明确的目的,专注的读完一本书,只有这样做,才能够深刻领会每一本书的精髓。
2,读完立即整理笔记
很多人喜欢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作者认为,边读书,边整理笔记比较耗费时间,这样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读完一本书,集中注意力、中止、集中注意力、中止,这样的阅读模式容易让人感到疲惫。
所以一口气读完后,立马整理出书中要点,才是比较实用的方法。
作者给出了方法,A4纸归纳要点法:
首先,将A4纸横放,左上角写主题,右上角写日期,每页写4~6行,每行写20~30个字,在一分钟内将想到的事情全都写在纸上。
可以写一本书的读后感,也可以写读完一本书后设立的目标等等。
这种记笔记的方法不会导致阅读速度变慢,只要在阅读过后用五到十分钟做笔记,就能大致整理脑中的思路。
3,读书的时候多思考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我们读书,就是为了掌握知识,消化知识,所以,在读每一本书之前,我们都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希望从这本书里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只有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知识才能够为我们所用。
三,如何转化书中的知识,改变自己的人生
1,读完一本书后,写出一篇文章
阅读完一本书后,通过整理的笔记,经过梳理,写出一篇文章,可以更加加深我们对书籍的理解,同时可以从读者那里得到反馈。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品牌,每一本阅读的书籍,我们坚持输出成文章,有助于我们打造个人品牌。
2,向他人分享读书成果
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学,我们在读完一本书后,可以通过演讲的方式,分享给他人,或者参加读书会,分享自己学到的内容。
3,写读书档案
很多人写完读后感或者文章后,却从来没有想过,接下来要做什么。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建议,写一篇“读书档案”,读书档案主要有四个部分:
1.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想想我们当初为何读这本书,为什么选择这本书。
2.读书后的感受:可以写出读完书后,自己有哪些收获,对这本书有什么评价。
3.阅读这本书后,会采取哪些行动,要做哪些改变。
4. 3个月之后要做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改变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怎么选书,如何高效阅读,以及如何转化知识,改变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还有阅读上的困惑,推荐你阅读这本书,早点让知识为你所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