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优赞
闲谈三国之六:东汉分崩离析是历史的必然

闲谈三国之六:东汉分崩离析是历史的必然

作者: 茶水泡面 | 来源:发表于2024-01-26 07:59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

一直以来,都把《三国演义》当成历史看了,后来,才知《三国志》才是正史。随着对三国历史的逐步了解,慢慢也尝试着去了解更多关于东汉末年以及三国争天下的事情。事物的演变总是在必然中夹杂着偶然,又在偶然里发现其必然。东汉的灭亡也是如此,早在东汉第四位天子汉和帝刘肇亲政开始就埋下了隐患与伏笔。而外戚、宦官与党人三股力量的失衡与斗争又加速了东汉的解体与衰落。

一、主少国疑

汉和帝刘肇9岁登基,27岁早死,他的父皇汉章帝也是在31岁就下去陪光武帝刘秀唠嗑去了。自刘肇始到汉献帝共历十一帝,东汉众皇帝像被下了诅咒一样,开启了习惯性早登基早死模式(估计被阎王爷开黑了)。汉殇帝刘隆,出生100天继位,乳臭未干,1岁挂了;汉安帝刘祜12岁登基,32岁挂了;汉少帝刘懿继位年龄不详,在位时间不足半年;汉顺帝刘保10岁继位,30岁挂了;汉冲帝刘炳2岁继位,不足3岁位挂了;汉质帝刘缵7岁继位,在位一年被毒杀。汉桓帝刘志14岁继位35岁挂了(算中间最长的了);汉灵帝刘宏12岁继位,因贪恋美色也没活过32岁。汉少帝刘辩13岁继位,后遭废被杀。而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8岁继位53岁才挂,可以算是在位时间最长,命运最曲折,做傀儡时间最长的末代皇帝,而他最大的成绩则是得以禅位善终,最终也熬死了曹操与曹丕俩父子。

正所谓主少国疑,很多娃娃皇帝胡须没长齐,乳臭未干,再加之太后垂帘听政,外戚专权,到死都没有享受过权利的滋味。敢发牢骚称梁冀为跋扈将军的汉质帝刘缵也只有被毒杀的结局。东汉末年基本上开启的就是太后垂帘听政、外戚专权模式。如窦太后垂帘听政时期,窦宪专权;梁太后垂帘听政时期,梁冀专权;何太后垂帘听政,何进专权。更搞笑的是,刘肇以后所有的皇后,基本上都没有亲生儿子( 也许是皇宫里喝的水不对),继位皇帝基本都是从皇家血脉中选出来的,与那些名义上的外戚舅舅其实也没啥血缘关系,舅舅杀外甥,外甥皇帝诛杀外戚舅舅也就不足为怪了。皇帝早死,皇后绝后。两个小概率事件,加重了东汉分崩离析的大概率事件。

二、轮流坐庄

历朝历代的皇帝,需要坐稳皇位,喜欢在文臣武将中玩平衡,拉一个打一个,贬一个又扶一个。《大明王朝》《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影视剧中多有这些桥段,众帝王也是玩得得心应手。东汉末年,皇帝都太小,还不足以有能力去左右朝政,几乎都是太后与外戚的提线玩偶与傀儡。太后在内朝垂帘听政,外戚国舅爷在外统揽军政一切。窦太后与窦宪组合,梁太后与梁冀组合,何太后与何进组合基本都是此套路。如果外戚把持朝政,小皇帝们又总是懵懂无知到也相安无事。但皇帝也是人,总会有长大的一天,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爆发。汉和帝利用宦官郑众除掉了外戚窦宪,汉桓帝刘志利用宦官单超等除掉了梁冀。刘肇始的十一代皇帝,经历的就是幼帝登基,太后垂帘听政,外戚掌权把持朝政,小皇帝被假舅舅暴虐,小皇帝长大,利用宦官干掉外戚,皇帝英年早挂,又一次幼主登基,然后重复之前的老戏码。

三、有人出千

因为小皇帝诛杀外戚的过程中总是少不了宦官的帮助,每次外戚一被秒杀,帮助皇帝夺回权力的宦官们自然就少不了论功行赏了。每次外戚被灭又少不了斩草除根,权力真空又自然要被权宦们的七大姑八大姨给占据。而到下一任皇帝上台,又是太后垂帘听政,外戚重掌权柄飞扬跋扈,再又是皇帝成年借助宦官力量剪除外戚。本来剧本一次次这样演,依次循环就可以了。

只不过轮到汉灵帝刘宏两腿一蹬隔屁的时候,外戚何进与何太后这对猪队友没打好配合,何进弄权,何太后这辅助却太不给力。何进这个靠杀猪起家的大将军在把蹇硕这个大宦官灭了后,本想一股脑儿把张让等众宦官给团灭,不曾想何太后却怕杀光了没人服侍,让何进罢了手。何进怕自己搞不定局面,结果把董卓给召进京城。不曾想董卓人未到,何进又被张让等宦官反杀。

如果何进按套路出牌,那也是皇城里面外戚、宦官的窝里斗,还不会影响全国的稳定。但何进在牌局中率先出了千,把董卓这张臭牌给打了出来。这个问题就复杂了。董卓又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皇帝敢废、太后敢杀、宫女敢睡,终于让东汉帝国滑向了四五分裂的边缘。

四、人祸天灾

先说人祸。东汉末年,其实有三股不可忽视的势力:除了轮流对着干的外戚与宦官,还有一股力量是党人。在三股势力中,党人也是不可小视的力量,虽然一直也掀起什么大的风波,但动摇国本也都是一把好手。东汉私学盛行,师资力量也极其雄厚,因为宦官长期把持朝政,导致学而有成的广大士子仕进的路被堵死了。广大学子入仕不成,自然就成了愤青。于是,儒士、太学生与民间学子就“联合”起来,形成了一股松散的力量与宦官对着干,怼天怼地怼空气,只要是宦官反对,他们就支持;只要是宦官支持的,他们就反对。党人更像妥妥地抬杠专业户联合体。不但怒宦官,党人们还大义凛然地把宦官背后的“保护伞”照怼不误。党锢就是怒皇帝的恶果,皇帝得用党锢把党人做官的机会也给剥夺了。

再说天灾。东汉末年绝对的流年不利。东汉非常不幸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频繁的时候,什么山崩地烈、洪水大旱、蝗虫鼠疫,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东汉遇不到的灾害情况。大灾之后又是大瘟疫,摧毁了老百姓的生活,也灭掉了老百姓对东汉的信仰。

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东汉末年的衰亡是早有征兆的,天灾人祸再加之猪队友的神助攻,群雄逐鹿,纷争天下迟早是要来的。

相关文章

  • 2018-11-13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作者罗贯中。该书艺术地为人们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从东汉末年宦官之祸到黄巾军起...

  • 重读三国

    借着疫情影响的空闲,重读早先读过的所谓以前图意思的书籍,此间谨以勉读三国。 东汉末,汉室疆土分崩离析的缘由在哪呢?...

  • 三国书评

    我从小很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它讲了从东汉末年发生黄巾起义经过三国战乱到西晋一统的历史事件。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

  • 短篇历史杂谈:三国时期魏蜀吴哪国人才最多?

    短篇历史杂谈:三国时期魏蜀吴哪国人才最多?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

  • 三国 之农民起义(001)

    故事时间: 东汉末年(184年-220年)东汉末年亡国前夕。 故事背景: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

  • 若非韩信犹豫,中国可能提前进入三国时代

    东汉末年分三国,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三国历史精彩纷呈。很多人因此成为三国迷。三国的正式形成是公元229年,孙权称...

  • 读《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属于典型的战乱期,而整个三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屯田和增加财政收入的历史。可以说,三国的竞争,首先是...

  • 夷陵之战为何战胜的孙权要急忙与战败的刘备谈和?

    东汉末年之西晋建立的近一百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战乱不断的时代,历史上把这一段时间叫做三国时代,三国时代战争之中,...

  • 三国风云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

  • 诸葛亮并非周瑜一生最大对手?周瑜认为的对手其实是他

    东汉末年分三国,说起三国之中周瑜,很多人受三国演义影响认为周瑜是小气不能容人的印象,其实小说之中的周瑜与历史之上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谈三国之六:东汉分崩离析是历史的必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zh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