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局动荡,风云变幻,名士百出……而女子无疑给这个动荡的年代添上了一笔柔情,尤其是有才气的女子。今天,我们就走进民国,走进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
图为萧红温暖的童年
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童年必不可少。很多人觉得萧红的童年充满了不幸,悲苦。表面看的确如此,母亲早逝,父亲对她极为吝啬,虽生在地主家庭,有时却连衣食温饱都得不到满足,年幼的她甚至等着外面活蹦乱跳的鸭子或撞墙或出车祸等发生一系列意外而死,好让她捡回去和祖父熬汤喝……
但其实她的童年真的很不幸吗?不,她还有一个善良慈祥的祖父和当时教她念书的伯父。因为其他孩子不喜读书,唯她喜欢,偏又聪明,伯父便只教她一人。而祖父是朋友,陪她在后花园里玩耍,探索自然的奥妙;更是老师,不仅教她古诗,讲各种故事,更从一言一行去引导她,影响她。
虽然物质条件极为匮乏,但她的想象力和精神世界却极为丰富。当时的环境,也使她的性格逐渐坚韧起来。伴随着祖父温暖亲情的滋养和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她,慢慢地长大了……
自主选择的爱情
图为萧红很多人都说她一生悲苦,尤其感情方面,不是被男子抛弃,就是遭受心爱之人家暴而终结情分。但是,果真如此吗?
从抗拒包办婚姻,离家出走的那一刻,她的女权意识就觉醒了,和封建家庭的斗争拉开了序幕。她的前两个男人,皆是碍于父母压力而向封建势力妥协,遗弃了她。从这个角度讲,萧红似乎,输给了封建势力。而且汪恩甲那个渣男还把怀着他孩子的萧红当人质抵押给了旅馆,如果逾期萧红还不了拖欠的房租,被卖去妓院的可能性为百分之九十九……
千钧一发之际,萧红遇到了萧军。这个她一生中最爱的男人,也是后来她走向文学之路的引路人。可以说,没有当时的萧军,就没有现在被我们熟知的萧红。她有多爱萧军呢?萧红,原名张秀环。那段被她称之为"没有青春只有贫困“的日子却被她认为一生中最美的时光,因为有萧军。虽说结局不是很完美,但不完美的完美才是真的完美,不是吗?
萧红的一生有四个男人,都是她自己选的,而这四个男人都是爱她的,姑且不论爱的程度,单说爱过已经足够。若说伤害,丘比特射的是箭,又不是玫瑰,怎能在享受爱情的同时,又拒绝受伤呢?
很多人受过情伤以后,就会对爱情有一定程度的恐惧和抗拒。但萧红不是,她始终相信爱情,追求爱情。单是这份受伤后又站起的勇气就足以让如今很多人汗颜。
不朽的作品
图为萧红作品萧红文笔细腻,擅于描写宏观历史背景下劳苦大众的生活。她将自己的想象和气血注入到作品里,完全像母亲把气血给胎儿一般。她的生命进入了作品,作品本身就有了生命。
她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生死场》弗一发表,就震惊了文学界。这部小说讲的是当时乡民们在地主的压迫下过着贫苦的生活,这期间,有抗争,有妥协,有不甘……后来,日本人来了,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就转化为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人们空前团结,抗日战争拉开序幕……这部作品既真实的再现了人们的悲苦,又写出劳苦大众从悲苦中站出来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真不是那些抗日神剧所能相比的,读完之后,小编只有一个感受:一个民族,因苦难成长而不朽。
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在当时,因其自传体叙述方式而饱受诟病。就连一向对她赞誉有加的巴金也曾公开批评。但时过境迁,其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却温暖着世人。
对于这本书,我真的是读到一半,就读不下去了,必须缓口气儿,极力忍着,才读完,太悲了。
懦弱胆小自夸的有二伯,坦率真诚遭各种虐待的小团圆媳妇儿,踏实能干的冯嘴歪子……他们遭受的最多的就是苦难,用自己幼时的眼睛去看他们的苦难,是最真,最不需要修饰的。越真实,越悲苦,越心疼……
死人之后各家,各人的看热闹,各色各样的看客。他们自己遭受着苦难,看着别人的苦难,从中取乐,这世界,怎能如此冰冷?
最喜欢对冯嘴外子的描写,那种绝望中带着微弱希望的感觉,那种不屈不挠和命运死磕到底的行动,只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从苦难中走出去,只是要在苦难中走下去……
如果你觉得自己过得不够幸福,或是觉得自己受的苦,太多。那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因为,你会发现,你的苦,算得了什么?
永远的萧红
萧红在1942年病逝,年仅31岁。她临终前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那么,她不甘的是什么?不甘被嘲笑吗?开玩笑,你见过冬天开放的梅花同春天的群芳解释自己为何傲霜而开吗?估计要说的也会是一句“别站在你的角度看我,我怕你看不懂”吧。
她不甘的是,她留下的作品,太少,而她要写的,太多……
图为萧红雕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