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和联络情感,表达内心最简单直接且最方便的方式。
然而再好的事物都有着两面性或是多面性,用语言表达的沟通过程也不例外。这个最易出错的地方不只在说话者,也有可能来自倾听的一方。
根据心理学巴普洛夫联想法,人都有根据外在一切事物不知不觉轻易将自己带入某个特定的环境——比如别人语言的环境。
主要原因每个人站在自己角度听别人说话时,大脑仅凭过往经验和记忆做出最快的判断和选择,这也是人很容易站在主观角度思考问题的一个关键是点。说话中发现说的问题 对于我为何有跨越说话3个阶段的感悟,主要是因为最近我忽然发现自己又做回了以前的自己,尤其是看到自己和以前一样喜欢说话…… 现在看到过去的自己,那种无知真的很想给自己一巴掌。 虽然有过错,但好在现在的自己能清晰的看到以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做着同样的事,却有着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和感受。 首先来说说我第一个说话的阶段,是这三个阶段当中陪伴自己说话方式最长的一段,而且也是一个极为糟糕的沟通表达阶段。 印象最深的是带孩子期间,每天几乎无处不在用受害者模式和身边大多数人交往。 现在看看那时的聊天过程,每个人都在极力说一些自己生活有多不如意、有许多不开心,而且一个个说的烦恼一倒一大堆…… 那样的谈话简直就是一场比惨大会,那种满满的负能量就像陷入漩涡不自知。那样的交流方式不止让生活毫无快乐而言,还会在越说中越让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