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
国画该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重大议题

国画该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重大议题

作者: 博物馆学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19-08-24 14:55 被阅读0次
    人物龙凤帛画

    中国画就我的理解,是世界画坛独特的一支,是我国劳动人民和优秀的艺术家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观察、实践、总结、借鉴,并借助中国特有的绘画材媒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而形成的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气质,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风格中国民族传统绘画体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篇就讲:“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意思是说绘画在实现教育感化和帮助人们维护人伦纲纪方面与“六经”有着异曲同工之用。从古代传续下来的经典名画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反映社会现实的面目。

    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实物是湖南长沙楚墓先后出土的两幅旌幡性质的帛画: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虽是巫术性质的,反映的也是当时人们普遍关心的死后升天的现实问题。现存故宫博物院,传为东晋顾恺之所作的《列女仁智图》,是大臣针对汉成帝沉湎酒色而作的借以劝谏的作品。我国存世最早的山水卷轴画,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表现的是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反映人们幸福的生活。再如王希孟和《千里江山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历史上也有过国家行为组织创作的现实题材绘画,如唐代的《步辇图》、宋代的《文姬归汉图》、清代的《康熙南巡图》和《万寿盛典图》等。

    展子虔《游春图》

    但在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上,特别是元代以来,由于画家们不满外族的统治,而选择了“遁亦山林”以“诗画自娱”的消极道路,使中国画逐渐脱离社会现实,走进了形式主义的牛角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也组织过多次的国家重大主题绘画创作,广大艺术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继承中国画的传统文化内涵,广泛吸收外来艺术优良成分,深入生活吸取生动内容等方面开展丰富的实践,创作出了大批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人民披荆斩棘、风雨兼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惊艳世界的中国奇迹。如何通过艺术作品重新燃起民众崇尚历史的热情,如何描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辉煌成就,确立能够巩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及民族精神,是新时代赋予国画和国画家的历史责任。

    首先还是应该认真学习国画的优良传统。牛顿说过:“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对于国画家来说,国画的优秀传统就是巨人的肩膀。要想拥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必须认真积极地学习前人的经验,原原本本地研究古代经典作品,对于一些历史证明的经典并随时间发展而发展的原则和方法,用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以运用吸收,定能成为我们绘画的营养而不是障碍。

    其次应该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现在经常听到国画家要不要学习素描之类的讨论。我个人认为,吸收外来文化和接受中国画传统是中等重要的。纵观我国美术史,东汉时期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北魏时的洞窟里刻或绘画佛像;明末清初,西方新奇美术和绘画的写实手法传入等,中国美术每次发展的高潮,差不多都与外来方文化的输入有关。但收吸并不是完全搬用,用毛笔画素描,而是要把它化为对自己有用的成分,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和风格。

    再次是深入生活提炼精湛的为人民的“内容”。用作品反映人民火热的生活是国画的生命和根本,也是国画发展的希望和前途。因此,艺术家要持续不断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火热的生活中汲取丰富营养。有人说在信息化的今天,各种信息坐在家中就可尽收眼底,但那是别人的眼光,用那样的素材就是吃别人嚼剩的馍。只有深入到最前线,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才能看到真实的场景,捕捉到生动的情节和细节,创作出最真实感人的作品。

    李可染《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画该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重大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cq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