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郑新蓉教师
大家把最想解决的问题我们提出来。如果解决不了就请下面的高人为我们回答。我说你要不从你开始(吴慧云),提出真心的,感兴趣的或者最困扰的问题。
吴慧云:大家好,我是人教社的吴慧云。大家可能都知道人民教育出版社就是给这个全国的中小学学生编写教材的地方,也就是现在国家推广国家统编教材的出版社。那么人教社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们已经有70年了,跟共和国是共同成长的,在这个过程中,人教社和我们的教师是并肩作战的。今天郑教授让我提出最想解决的问题,我是第一次参加咱们这种西部地区的论坛。我们有过“三区三州”的单独的这种教材的扶贫。但是看到今天郑教授的这些数据的时候。我还是挺震惊的,其实,我觉得我们做的还不够,我想提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教材是不是都到了学生的手里,就这些偏远地区的孩子到底有没有教材?
胡林娜
大家好,我是来自青海玉树州至多县民主中学教师胡林娜, 玉树州我们可能都知道,但是至多县你们可能都不了解,至多县离市中心差不多有两百多公里,玉树州的海拔是3900多,我们上面的海拔接近4400多,就是说它是咱们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个城市之一,不能说是唯一一个但是是最高的之一,我是在这里的一个数学老师。刚才这个老师提的问题,我们的教材是特别准时发到学生的手里。我们青海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我认为人教版的教材还是很适合我的学生,我以前接触过其他的教材,但是我觉得人教版的教材编的还是比较适合孩子的发展。
胡林娜的问题:我自己也是一个那面的老师,我们那面的教育比较落后,我最想提的问题是如何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
刘中英:
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从一个小老师到教育局局长,也是通过了不断的学习。刚才吴校长说过打卡,就在这一次假期兴成长学习中,我学习怎么打卡,我用实际行动带动年青老师,让他们活跃起来。也许没有其他教育局局长向我一样。我做老师的时候,我把孩子们的演讲的精彩语句摘录下来,我做校长的时候也会在第一排把校长们的演讲精彩的语言记录下来。
我的问题是怎么样让老师一辈子热爱教育,一辈子有教育热诚?怎么样找到这些?
有很多年轻老师缺少教育激情,缺少这种动力,但是也有也有一些年轻老师有这样的激情,像巩原宏老师、高丙宇老师等,我看到了希望。所以我们面临着一些挑战。
1.教师教育情怀的挑战
2.教师学习能力的挑战
3.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挑战
主持人: 我主要是发展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教师持久的热情、持久对这个事业的热爱,留在那还教。我觉得一时半会儿可能是一个答不出来的,但是我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抛给须总。因为你是高思教育集团的创始人,我想如果来自我们刚才刘局长这些普通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地区,他们的普通话不标准,汉语能力不强。有什么样的教育技术把他的身心反馈出来,彼此更好沟通,我们技术上有没什么可解决的,因为我们甘肃也有藏区,还有少数民族地区。孩子们哪怕是讲方言,讲他的某种语言,但是他们还能和在北京的、在上海的沪江的老师们做沟通,这是需要时间的。
须佶成:我先说一下我们目前所做的主要业务。我们目前的主要业务是在全国我们服务将近1万家机构,当然这些机构是培训的机构。同时我们服务了6万位老师,200万学员。其实我们的业务就是帮助很多机构去上网课。如何能够让老师的上课水平能够提高,而且他们是需要实践的检验。其实在我们一些研发上有蛮多的投入,全职的员工也有将近几百位每年用两三个月进行研究。我们目前的是要求,因为面对我机构我们的客户呢,其实百分之三十来自线下,有些我们服务的客户,他在当地学生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他们当地公益培训的数量。其实我这次学习的问题是:能够把这一类的体系怎么样体现?把我们可借鉴的资源能够衔接起来。
主持人:我们现在是问题比答案还要多。我也有一个问题:王馆长你们那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实也在一个组织策划甚至改进型配置方面,或者是怎么把市场的或者是校园外的资源和学校整合,看看你们有些是这样的做法?
王喆: 前面提出的这跟问题也正是我在思考我问题,就是通过信息化来开展这个网络复制重点从哪一方面来找到这个抓手。我们是今年上半年有几个省教育厅发文,其中有2019年度的网络扶智的空间行动——直通村小这个项目,其中包含了八个营销,包括网络直通村小。实际上根据我们吉林省的现状,我们的村小通网络这个也是很少很少。但是,我们现在是跟三大运营商进行谈网络的问题。网络直通村小都是免费的提速。原来没有网络的要全覆盖,原来有网络的网速要有一定的提高。原来没有达到100M的要提到100M,原来100M的要提高到200M。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把这个信息化的入口做好了。还有一个就是云端知识服务直通村小,另外就是通过我们的这个平台,通过我们的网络来提供这个网络之类的优质资源资源直通村小,包括三种课堂直通村小。还有我们的这个直通村小跟我们互加相结合的,有这个教师的培训直通村小,全学科课程直通村小。我们吉林省互加合作开展吉林省的青椒计划之后,我们也是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也得到了基层教师非常好的反馈,包括就今年暑期我们这个兴成长计划,我们吉林省是下文,很多教育局转发这个通知,我们乡村教师们就自发的报名。据我所知是有一万八千多名老师报名,去年我们有四千多名老师参加。而且我也觉得互加的那个魅力非常的大。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以前国培计划还有其他计划也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包括我们政策变了等等方面,我们都在下功夫做这个教师培训工作。但是我们这个暂时性的会有一定的效果,我们毕竟是有辐射的面窄一些,而且我们的影响力是有局限的。但是通过这个互联网的社群化学习,我们发现是老师们自下而上的自主性参与。我也参与其中,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一股动力在推动这个事?按照这样一个持续的提升我们的教师能力,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参与一个新事物的热情是很容易被点燃的。但是怎么样保持这个热情呢?就像刚才郑教授让我提问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来保持教师自身成长的这个热情?保持无论是体制内的,还是我们现下社群化学习的这种培训的效率?我们还有包括智能教育终端的直通村小。也是我们发起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包括有教育情怀的企业发起的这样一个跟进推动,我们要找到这样合适的一个推荐对象指导这个教师培训。这也是我们现在做的一件事。
主持人:感谢王馆长,王管长提出的问题是:怎么样保持老师培训的热情?今天呢,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要思考问题。我们体制内投入很多资源,可是呢,它就是挂在那儿,不听。但是沪江会有一些我们市场的设备企业组织的很多课程都受欢迎,我们怎么来评判把最好的资源用最快的通道给到我们最需要的老师?
第二个问题:今天我们老师很快就上到了这些互联网上,是他们的性质所在,还是对互联网的兴致兴趣所在,可持续的深度的滋润我们成长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哪些要素?是不是就是现在的很多热闹,看完这家看自己家不是看说书,而是要成长。怎么能把网上的资源变成我们成长的可持续?这里面也孕育着很多企业包括各种互联网教育公司,怎么样的教育形式紧紧的围绕着教师乡村教师成长。我们都起立向各位在座的听众讲述的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