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作者: 人海中的沙子 | 来源:发表于2019-11-02 21:12 被阅读0次

新闻头条,一个大大的标题让人毛骨悚然。“十六岁少年刺死二十一岁亲姐姐后跳楼自杀”,又一个家庭悲剧上演,令人叹息。

看到新闻的第一眼,觉得不可思议。接着便想起曹植的那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是如何的苦大仇深,竟然使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将手中的刀挥向自己的亲姐姐?作为姐姐的她,当时心中又是怎样的绝望?她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自己从小疼爱的弟弟,成为杀死她的刽子手。

如果一对从不认识的陌生人,被人放在一起日夜相处了十六年,两人之间的情感会是什么样的程度?更别提是一对有十六年感情的亲姐弟了。到最后,又是什么样的矛盾,使两人之间的感情由姐弟之情,变成了不死不休?

谁也猜不透。人的感情,可以轻到这种地步,脆弱如琉璃,一摔便是粉碎。

有人说是因为弟弟伸手向姐姐要钱,姐姐不给,弟弟一时气急,失手将姐姐杀死。弟弟惊慌失措,从家中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有人说因为弟弟在家玩手机,被姐姐阻止,怒羞成怒,一气之下将姐姐刺死,知道难逃死罪,自己了结。

路人口中,一百种可能,一百种事情的经过。最终结果只有一个,那个家支离破碎,两个孩子先后殒命,悲剧无法挽回。

古人家训有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长幼有序,……

老祖宗的话,一万个有理,只可惜如今将这些话当做治家金律的人少之又少。

路人口中的一百种可能里面,有没有一种是因为父母过于溺爱弟弟,致使他成为这个家中的小霸王。在家中没人能忤逆他的意愿,姐姐那天稍有不配合,便使他挥刀相向。这个假设成不成立,只有在生的父母才知道。

一下子失去一双儿女,他们父母的心情会怎样?有没有后悔当初自己的所做所为?古人所说的“长幼有序”,如果能在那家体现出来,也许,就不会今天的悲剧发生。如果弟弟尊敬自己的姐姐,如果姐姐对自己的弟弟友好爱护,姐友弟恭,一切都将不会发生。

只可惜,这个世上,一切的悲剧,都只有在发生了之后,活着的人才会反醒,才会后悔,才会痛苦。所有的未知,都不是今天所做一切的理由。没有人愿意向坏处想。更不会有人会想到这一切竟来得这么快。

十六岁的少年啊,他不是六岁的孩童,将刀刺向亲姐姐,多么让人痛心疾首啊。那个正处花季的姐姐,丧命于弟弟的手里,到她死的那天,也没想过的吧。他们的父母,更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们所疼爱的孩子们会以这样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告别。

醒悟来得太迟了。

如果可以,他们的父母便会从小告诫弟弟,要尊敬姐姐,长幼有序,听姐姐的话。他们会吩咐姐姐,要爱护弟弟,姐友弟恭,对自己的弟弟友好,为他着想,两姐弟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如果可以,姐姐会更好地处理弟弟的事,不至于激怒弟弟,让他有杀自己的机会;如果可以,弟弟会知道姐姐疼爱自己,并不是有意让他难堪,也不会生出杀她的念头。

如果可以……

可惜,一切都没有如果。

逝者已矣,那活着的人呢?有没有在他们脑中敲响警钟?不得而知。

曹植当时用一首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打消了曹丕杀他之心,逃过一劫。

如果当时有人提点一下那对苦命的姐弟,结果会不会就不一样了呢?

无人回答,只闻一声叹息,轻轻地响起,最后又悄悄地消失在空气中。

相关文章

  • 二家包子店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晨间日记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月下狼人》-小说集(原创)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待续

  • 苕木匠读《周易》(8):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苕木匠读《周易》(8):相煎何太急 煮豆燃豆箕,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首著名的“七步诗”,...

  • 练字打卡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豆哀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随笔

    人生不就是相互坚持吗?但是总会应了那句古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二家包子店

    一边排队,一边没有一个人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何必

    [哀大莫过于底层相煎] 七步诗 曹植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七步诗(中英文)

    (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Pods burned to cook peas;...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ec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