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凌清清
凌清清 第66篇原创文章01
“妈妈,我全部作业都做完了,现在开始看IPAD啦。”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动作娴熟地打开了平板电脑。
“可以。看多久?”我故意问她。“五分钟。我记得昨晚的约定的,妈妈。因为昨天我多看了15分钟,所以今天要扣掉,就只能看5分钟。”
很好,我很满意女儿的回答,同时赶紧拿出手机设定了五分钟的闹钟放到她旁边,然后兴趣盎然地坐在她旁边陪她一起看。
好一幅母慈子孝的场景,有没有瞬间让你感觉充满了羡慕嫉妒爱?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的,孩子的习惯养成、规则意识的建立,也是一样的。
关于如何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我们家也是经历了一波三折,不断制定规则、执行规则、修改完善规则的过程。
一开始我们并没有和她约定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一来,我们当时没有这个意识。二来,由于孩子年龄还小,我们还能够“镇压”住她。
随着她年龄慢慢长大,她的电子产品瘾也大了不少。很多时候要求她停下,她要不就是生气发脾气,要不就是死死护住平板电脑不松手。因此,我们会时不时怄气。
02
在孩子6岁上小学一年级之前,我就已经开始了专业的亲子学习。课堂上,有很多父母提到和孩子在电子产品方面有冲突很苦恼,也有很多老师介绍过他们是怎样成功处理的。
经过学习后的我也明白,此时处在亲子冲突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尊重、民主、自由、平等的家庭氛围下,通过召开家庭会议的方式,双赢地协商解决方法。
考虑到我不在家时,奶奶是最主要的看护人,我们还让奶奶也一起参加了家庭会议。通过会议的形式,我们把孩子吃饭、睡觉、看电子产品的事项都做了约定,最后双方签名生效。
我们约定的电子产品规则是每天20分钟,周末和假期40分钟。每次开始看之前要提前和大人确认好时间。
一开始女儿还能比较自觉按规则执行。后来慢慢地就不和我们打招呼了,等我们发现她已经看了的那个瞬间才同意开始计时。或者明明已经到了约定时间她还不愿意放下。
这个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温和而坚持地执行我们约定的规则。同时结合我在亲子课堂上不断偷师回来的各种经验,以及随着自己学习成长的不断自我反思,来做出调整。
其中,对我个人的反思撼动最大的是在一次导师班的课程中,我们小组讨论如何才能更好地召开家庭会议。
有位年轻的准导师介绍了他和爸妈一家三口如何通过家庭会议来约定,通过更好的生活方式来保养身体的过程。他和爸爸相互约定了要改掉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吸烟和喝酒。但是爸爸没做到,这让他很生气,后来就不想再继续下去了。
他让我知道,原来,来自父母的支持和陪伴,对规则的执行是如此的重要。
文 凌清清我要求孩子每天只能看20分钟,那我自己每天看了多久呢?我有没有做好榜样,言传身教呢?在孩子不看电子产品时,我又如何支持、陪伴她的成长呢?
要知道,很多孩子是因为空闲的时间不知道可以如何渡过,才会逐渐迷恋在电子产品当中的。我有没有去陪伴及引导孩子过更健康更有趣的生活呢?
03
后来,当我在家时,除了工作需要,我尽量不用手机。我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她身上,我们一起聊天、一起做作业、一起叠积木、一起玩过家家、一起讲故事、一起画画、一起做手工、一起跳舞唱歌、一起玩游戏、甚至有时陪她一起看动画片。
虽然电子产品对她是有吸引力的,但来自妈妈的陪伴更有吸引力。当然更重要的是,随着我们亲子关系越来越亲密无间,她也越来越不愿意破坏我们的亲密关系,而更愿意选择遵守规则。慢慢地,孩子就会从他律变得逐渐自律。
育儿先育己。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寻自己内心小孩的过程。陪孩子,同时也陪自己的内心小孩一同成长,这,相信也是人生中一段不可多得的瑰丽旅程!
(本文图片来源于6Q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