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孩子小,所以今年春晚直播又缺席了。在重播中挑着看了几个节目,葛优参演的儿子来了是其中之一。这个小品选的是老年人身陷保健品的题。
故事情节一般般,蔡明,老潘被忽悠,花了一万六千元买了两个保健床垫,快递小乔拼命阻止,干儿子葛优使劲忽悠,最终干儿子被真儿子识破,骗子葛优被扭送到公安局。十七分钟的表演里,蔡明,潘长江等小品演员表现中规中矩。倒是葛优让人眼前一亮,他的身上有很多话剧表演的影子,葛氏幽默名不虚传。
老人深陷保健品骗局屡见不鲜,到底问题出在哪?在我看来骗局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不在乎三点。
首先是老年人本身,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为子女操劳大半生,渴望晚年生活幸福。老年人希望自己身体健康,没病没灾,这是人之常情。加上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少,信息接收的慢,头脑反应也不灵活,很容易陷入保健品的骗局之中。就好像小品里蔡明和老潘演的那样,8000块钱的床垫,他们想都没想就买了,16万的太空舱,现金不够,他们拿着房本来抵押。他们平时都是省吃俭用,为了健康还真是舍得下血本。
然后是子女本身,他们都已长大成人,或忙于自己的事业,或抚育自己的孩子。生活和事业的双重压力,压的他们喘不过去,当然这些都是客观因素。最主要的是很多子女跟他们父母的心离的远了,有多少人一个月才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又有多少人一年之中只在春节才见父母一次。心的疏远自然导致感情的淡漠,有时子女明知道父母受了骗,好说歹说父母也不听。个中原因就是父母情感需要宽慰和关怀,在子女身上找不到,就让骗子下了手。
最后是骗子本身,应该说他们都是演说家,就像小品里的葛优一样。为了业绩,他们十分刻苦,为取悦老人,他们钻研心理学;为提高上钩率,他们精心设计各种环节;骗术不断更新,层出不穷。感情真也好,假也罢,总之是付出了。他们对老年人嘘寒问暖,通过温情手段,一点点取代了子女的位置,成为老年人的贴心人。这里举个电视报道的极端例子,东北的一个老年人深陷保健品骗局,身染重病,他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自己的孩子和亲友,而是和他频繁接触的骗子。你说感情触到这个份上,骗局怎么可能不成功?
小品的最后,假儿子被真儿子送进了警察局。然而,现实中不是每个老年人都有个火眼金睛当刑警的儿子。为了老年人能少受骗,他们自己得提高警惕,多看看新闻,少听些讲座。问题的根子还在子女身上,做子女的都不容易,得努力工作,得照顾孩子。我觉得得像歌里唱的那样,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老婆(丈夫)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与父母多交流,多沟通,心贴的近了,你才好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内心想法。你贴的近了,骗子们自然也就无从下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