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学生不断做题,语文无奈滑向做题的泥淖,不由想想吴非先生的话:“学校是读书的地方”,这句像是废话,可是如果在中学校园里工作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现今的学校未必是读书的地方,而是“做题的地方”。
太匆匆,勒死了趣味看到有学生课上边竖着耳朵听讲,边匆匆做着英语题,就忽然想起以前督学培训时听薛法根校长说的一幕。他说,他校园里的都是急匆匆的,都是有事要去做的,没一个闲人。他似乎挺得意这一点。我想,在校园里,你也匆匆,我也匆匆,每个人都匆匆,匆匆得令人眩晕,没有真正自由的读书,沒有沉思,沒有自我对话,这是普遍的现实,但这实在有些可怕。
太匆匆,勒死了趣味尼采说,那种匆忙,那种令人不得喘息的分秒必争,那种不等成熟就要采摘一切果实的急躁,那种你追我赶的竞争,在人们脸上刻下了深沟,就好像有一种药剂在体内作怪,使人们不能平静地呼吸。校园里的匆忙,有体制沉苛之故,也有行政乱折腾之因,也有应试考评积重之缘,但是,更有害怕独处的主观因素。
人人都害怕独处,憎恨安静,为了逃避内省,逃避面对自己时的良心不安,就必须匆忙。教师被喧嚣的教育和喧闹的文化,裹挟前行,欲静而不能。"学校",古希腊语意思是闲暇,我们今天却以闲暇为耻了。
尼采说,现代人过得太匆忙了,勒死了趣味与教养。今天的教育真是这样。我们似乎与人、与初心,越来越远了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