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看了八十页《幸福的勇气》,本以为今天可以把这本书看完,结果今天事情特别多。
昨晚开始看各种高考分,朋友圈里一片喜气洋洋,我熟悉的考的都不错。今天一上午各个学校的喜报刷屏。大家不断感叹,上线率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我大学毕业以后的第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我有一种类似大学的情感,因为自己在这里成熟进步,当年的一帮年轻人现在无论什么时候联系都是很热情),今年考的相当不错,低进高出,当年收的都是统招线的孩子,今年竟然走了12个本科,这里还有3个本一,最高分超本一线25分。除此以外,艺术本又有9个。
接着傍晚出了中考成绩,自家侄子大概会低空掠过。想当初他小升初是考上了顶尖的中学,可是家人权衡下来,还是选择在家门口的学校做鸡头。虽然一路也是不错,但是学得过于轻松,错失了中考的提前招生。嗯,看样有时候还是需要和孩子一起拼一把的,也不能太过随性。
现在学校里也是好消息不断,有个我见过几面的女生,裸分也是相当好看。她是烈士子女,妈妈带着一个弟弟,这么多年也真是不容易。这个结果也是可以抚慰妈妈一下了,我清晰记得当年刚入学,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多么苦口婆心的和她各种谈话,学习状态,习惯,衣着,发型……师者父母心。
嗯,其实我们都太看重外界的评判了。人生没有起点更没有终点,不能因为一次考试结束了,就认定自己的生活定型了。高考,中考,从来没有标榜自己可以改变什么。它们只是给你指了一个大方向,这一路,还是需要自己不断的积极进取。
当然,年轻的学子并不会看到这些,也少有能看懂这些的。事中人明白各种奥妙也是需要岁月的历练,这种成长也没法替代。所以,钱钟书说,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没见识。

让我继续乱七八糟的说下去吧!
就像上面这幅图。我们太在乎外界给予的定义,却忘了给生命留点属于它自己的时间。生命按照它自己的轨迹去走,就可以给我们留下很多惊叹,而我们太想参与其中,甚至改变生命的轨迹。不,我们做不了,我们只能顺势而为,借力发力。
好吧,说点人话,留言者所说的高质量陪伴,我一直很疑惑。这个高质量陪伴,父母是否一直给予孩子一定的目标,让孩子在父母陪着的时候就想表现给父母看。个人认为,陪伴应该是不指向任何目标的。嗯,就这样,和孩子傻傻的坐着,听雨,看花。不去说,你听,雨水哗啦啦。不去说,你看,花儿多美啊。而是听孩子给你感叹,你看,那边的水坑,你看,这儿的草怎么冲没了。他不爱说,你俩就这样静静的坐着不是也很美好吗?自然就是最美好的,加了人力大多不好看。就像这被破坏了大自然。
最近越发的认为,陪伴一个孩子长大,什么都比不上家长的心境。家长的心越安静沉稳,孩子越踏实。
就像我们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孩子学习并不是全家要事,一并交给学校老师,并不会指指点点,孩子也不会因为双标的存在而无所适从,成长的都很顺遂。反观现在,反而是家长过于看重学习,而用力过猛,反而让我们都丢失了生命的本真。
共勉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