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遁在家宅,屋子里灌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焦虑,看不见,摸不着,却深刻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这场重大社会公共事件的传播,第一时间发声的是自媒体:几乎每个手机端口都在记录、转发⋯⋯民众在直播,而专业媒体要搜集、甄别、审核、采访,在蔓延的情绪和难辨真伪的海量信息中明显滞后。
不难发现,这个时代容易让人变得“反智”。不同热点事件轮流占领议程,突如其来又常常转瞬即逝,情绪时常超越理性,我们变得傲慢又怀疑一切,一边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一边看戏一样等待着“反转”。短平快的热点,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构成了我们的眼前喧嚣。如何让理性回归?这时,武汉作家方方走来。之后,每天清晨,人们都可以在网上看到她的一篇《封城日记》,这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日记,或者多年后会成为一部活着的史书。
我想起了几年前还是《南方周末》高级记者的李海鹏那篇“凯撒的归凯撒,作家的归作家”的演讲。
几天前,《今日头条》派人拉方方“开号”,开篇文章刚发出,短短几个小时,阅读量便过了2000万。这无疑惊着了只擅长写小说、一本书也就卖上几万册的方方。一天一篇,篇篇走红。
方方为什么这样红?今天由旅美作家二湘那里找来她的日记,系统地读了读,有了答案。首先,她急民众所需,用日记形式发布新闻。方方居住武汉城区,新冠疫情袭来,她也被“封”在家中,人虽不能出门,每天看到的、听到的、亲朋好友从网上传来的,都是些奇奇怪怪、匪夷所思、令人胆战心惊的各种里巷传闻,她会在日记里,将这些筛选讲述出来。因为出自一个作家之手,或许会更加贴切实情,更有烟火味,因而也更显真实。再一个,她说完新闻,还要点评。这样的“评论”,或许不大正规,用语不甚规范,有时还有点小偏激,甚至发发牢骚、骂骂娘,但是恰恰更真实更直白,民众听起来也更痛快。在疫情肆虐的沉闷日子里,这无疑是人们憋屈心理的一种宣泄。另外,方方从小生长在武汉,里巷里玩耍,习养了武汉人爽快风趣的性格,日记里,每天都有一些段子,一些引人发笑进而令人深思的民间故事,加上她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种坦直和幽默,也会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我认识方方还是在她的小说里,因她小说的笔调趣味一直以为是位七零后作家。直到读了她的《软埋》,作品中直击世事的冷静,叙事手法的扎实,人物塑造的厚重,对一个时代刀刀见血的控诉,没商量地揭开了“软埋”不了的历史黑斑⋯⋯震撼之余,仔细查寻她的来路,才知道她(汪芳,1955年南京生人,原湖北省作协主席)已过了花甲之年,曾经为她饱满的文字和精神感怀良许。
这次,在文化界一片寂静中,方方能一马当先地发声,自然不是偶然;做起惶惶然的“网红”,不管“棒杀”还是“捧杀”,她不介意,她的心始终是火热的。由衷地为她点个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