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一语道出市场交易的秘密:我们不是借着肉贩、啤酒商和面包师的善行而获得晚餐,而是借着他们自身利益的看重。通俗的讲就是交易双方在进行交易时,买家所付出的价格必然低于他心目中的最高价;而卖家获得的价格则是高于他心目中的最低价,所以双方都得到了满足。然而在交易过程中还有一个大的问题——信息不对称。卖家对其所出售的产品必然是了如指掌,但是买家却不一样。比如在二手车交易市场,有些二手车存在的一些毛病只有等买家开了一段时间才会出现,这个时候明显存在卖家对买家的隐瞒。那么如何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呢?
方法无外乎以下三种: 第一种就是邀请第三方加入到交易中来,第三方的角色或裁判或复核或见证。比如现在很多二手车公司都会邀请专业的团队对汽车提前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并且出具报告,这种方式就会极大的减少类似的信息不对称,当然所需价格会体现在交易费中。第二种就是利益均摊,比如一个出版社或者报纸邀请一个作者写一本书或者开一个专栏,那么怎样保证作者会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益均摊,即作品质量越好,作者获得的收益越高。这样作者就不会做出滥竽充数的举动,毕竟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嘛。第三种就是多付出一些沉没成本或者叫自残,比如说在酒桌上,下属跟上司喝酒时,总是说:我先干为敬,您随意,这就是一种自残。当然领导也会心领神会下属的忠心,因为如果下属对他不忠心的话,他的自残就会白费。酒桌上常讲的一句话:感情深,一口闷;其中透露的就是一种自残式的成本。再比如为什么很多食品品牌,比如百事可乐,农夫山泉花那么多钱价钱在广告费上,它所透露出的信息就是: 我砸出去那么多钱,就意味着我想卖产品很长时间,所以我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对是过关的,因为一旦有劣等品,我的牌子就会砸了,那也就是说我的广告费打了水漂。
有人会问,互联网的到来,是增加了信息不对称还是减少了?其实在我看来应该是此消彼长,互有增减。减少的部分就是人们可以快速的货比三家,比如20年前的保险业特别容易做,因为顾客不可能知道其他公司客户的保价,所以导致保险公司就同一业务收价极其的不均一。当互联网到来之后,人们可以很方便的了解到不同公司相同险种的价格,所以从这之后每家保险公司相同险种的收价几乎一样,这时候拼的就是销售的水平。增加的部分则是各种欺诈和网上兜售的假货,虽然互联网方便了我们的购物,但是线上购买到假货的概率远远大于线下。对线下来说就店面的投资就是一种沉默成本,所以它卖假货的动机远小于线上。
自古以来,信息不对称就一直困扰着交易双方,所以无论古今中外,诚信都是人们最看中的品质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