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里面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梁山聚义的故事,让水泊梁山的声名传遍大江南北。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不仅对小说、戏曲、绘画等文化艺术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更是融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后来很多农民起义也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
替天行道
一部《水浒传》,让水泊梁山的声名传遍大江南北,但真要说起梁山这个地方,估计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具体方位,还有以为梁山只是虚构的一个地名,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梁山人,我觉着有义务介绍一下水泊梁山的前世今生:
梁山原本的名称是“良山”,在春秋时期因附近有良邑(现在甘肃平凉市有一个良邑镇,不过此良邑非彼良邑)而得名。西汉文帝的第二个儿子梁王刘武,常在此山打猎,且死后葬于山的北麓,由此“良山”易名“梁山”,并传承至今。
梁山最高海拔只有197.9米,主要由梁山、青龙山、凤凰山、龟山四个主峰和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黄山等7条支脉组成,主峰北有一条狭窄的山梁,即有名的黑风口。
水泊梁山
从地理位置看:梁山地处鲁西南平原,北靠黄河,西接泰山,京杭运河也在境内穿过,并有梁济运河、柳长河、宋金河、金马河、琉璃河等数条支流,可谓是依山傍水、交通便利。
从行政区划看:梁山从殷商作为微子的封地开始,便一直都是分属不同的州府管辖,春秋战国时分属晋、鲁、齐三国,西汉时划归东郡的范、须昌、寿良三县,三国时分属兖州东平郡范、须昌、寿张、东平四县,唐宋时归属郓州的须城、东阿、中都、寿张等县,其中寿张县的治所寿张集,现在变成了梁山县下属的一个乡,到明清时又把大部分划归兖州府,直到1949年才划成现在的梁山县治。
梁山泊的演变:梁山泊其实是由古时的大野泽与黄河共同作用形成的。大野泽,又名巨野泽,为古济水所汇,因交通便利、水产丰富,自古便是先民生存争夺之地。相传《山海经》中记载炎帝女儿精卫衔石填的东海,其实指的就是大野泽,这也反映了远古时候大野泽的存在。
大野泽
随着黄河的多次泛滥改道,河水注入泽中。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五代后晋开运元年(公元944年),“滑州河决,侵汴、曹、单、濮、郓五州之境,环梁山而合于汶,与南旺、蜀山湖相连,弥漫数百里。”梁山泊就此形成,此时梁山已成为湖中的孤山。至北宋时又经历两次黄河决口,大量河水注入梁山泊中,导致湖底不断抬高,水域逐渐扩大,遂成烟波浩渺、绵亘数百里的巨泊。
明代后期,黄河长期稳定由淮入海,梁山泊逐渐干涸,至清康熙年间,湖泊已经全部被垦为农田,梁山泊周围“村落比密,塍畴交错”,曾经的八百里水泊终成历史。现在只有东平湖和马营镇的湿地公园还保留了一些古梁山泊的遗迹。
梁山湿地
梁山是全国首批命名的武术之乡,乡间习武成风,同时也好斗成风,曾经家家户户都有刀枪等兵器,现在这个风气才渐渐地消失了。
梁山泊不仅是好汉聚义的地方,也是文人游玩的上佳去处,古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有诗词佳句,摘录两首如下:
游小洞庭 唐·白居易
湖山上头别有湖,芰荷香气占仙都。
夜含星斗分乾象,晓映雷云作画图。
风动绿萍天上浪,鸟栖寒照月中乌。
若非神物多灵迹,争得长年冬不枯。
注:唐朝时亦称梁山泊为小洞庭。
过梁山泊 宋·韩琦
巨泽渺无际,斋船度日撑。
渔人骇铙吹,水鸟背旗旌。
蒲密遮如港,山遥势似蓬。
不知莲芰里,白昼苦蚊虻。
二十年前,我在梁山县城读书,每日凌晨登山跑步,山间松林古道时隐时显,还只是普通的小山头。现在,水泊梁山风景区已被评为“十佳山岳旅游区”,忠义堂、宋江马道、黑风口、断金厅、莲台寺、宋江井等景点都重新整修,慕名而来的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
梁山寨门
忠义堂
黑风口
断金亭
莲台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