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杨荷
校对:雅璐 桂香
编辑:杨荷 雅璐 桂香
沟通包括倾听和表达,可是在生活当中,我们往往过度重视表达而忽视了倾听。到底什么是沟通?很多人都会说,为了跟对方说明白;为了让对方听自己的;为了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想法等等,这些都是表达的部分。沟通在古代指的是挖沟使两水相通;现在沟通指的是我们去表达,传递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认知,同时也去倾听对方的想法和对方的认知。现实中很多人只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没有去倾听对方,才有了那么多沟而不通的事件发生。那我们沟通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想建立高品质的连接还是想要控制对方?还是想要让对方按照自己说的去做?显然我们这两种沟通目的是不一样的。如果说你是基于第一种呢,对方一定会愿意去表达的。那如果说你想控制对方,让对方听你的,你压根儿就没有想要听他的想法,可能他也不会表达,或者说不会发自内心的去告诉你他的想法。因为员工也好,孩子也好,如果说了也没用,那为什么要说呢?所以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如果说为了建立高品质的连接,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近,那这个沟通就会相对容易得多。
那怎样沟通才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高品质连接呢?那就是同理倾听和真实表达。倾听,意味着我们内在有空间,也意味着我们有修养,我们愿意去敞开心扉,愿意给对方尊重,愿意听对方他在想什么,我们愿意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我们倾听的动作就已经开启了我们高品质的连接。我们经常会说,倾听是世界上最帅的动作,倾听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你可以想一想,如果有一个人愿意倾听你而不去评判你,会是怎样的一种神奇的体验呢?如果还没有体验,我也希望你有机会能够体验到被一个人全然的倾听是多么美妙。
繁体字的“聽”,更加的精准的表达出听的动作和听的意义。我们可以看到,它左边是一个耳朵的“耳”,左下角是一个“王”,我们经常会说耳听为王,我也经常开玩笑说会听的人才能做领导。那右边呢,是十目一心,右上角是“十”,下来是横着的一个“目”,最下面的是“一”和“心”。所以我们会发现,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仅只是用耳朵听,而且呢,还要带着我们的心啊,还要用我们的眼睛。那我们怎样用心,怎样用眼呢?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是十目一心,所以一心不可二用,要全身心的在倾诉者的身上。而“十目”,它不仅代表用眼睛去看,也代表的我们要多维度全方面的去观察、去看到。你对面的这个人,他的语音、语调儿,包括他的肢体语言和他的表情等等我们都要去观察,用到我们的各个器官,有心有耳有眼,我们也把它叫做全息倾听。
倾听有五个层次,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话可能就在第一个层次,我们只听我们想听到的。尤其是不同级别的人来沟通的时候,比如说上下级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可能都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比如老板,可能想听的是员工做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而员工,可能想表达他在做这件事的过程当中,付出了怎样的努力,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倾听有四种方式,最重要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非语言的,我们也叫做静默倾听。那静默倾听呢,不是说你在那儿傻傻的坐着听就行了,而是说我们要眼睛看着对方、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拥抱等等这样的一些肢体语言来回应。第二种就是语言反馈的倾听,又分为三种,分别是观察式倾听、感受式倾听、深度连接需要的倾听。当然倾听是需要训练的。有人就会有困惑,复印机式倾听是哪种?观察式倾听包含了复印机式倾听。
听起来很简单,为什么还需要去训练呢?倾听绊脚石是我们沟通当中自动驾驶的模式。可以回忆下,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对方跟你抱怨老公或者孩子,对方还没有说完,我们可能就会给各种建议,要么安慰,要么打断等等,这都叫做倾听的绊脚石,一共有12种。有机会可以跟大家一一的来讲,看看在生活当中你用了哪些绊脚石。最常见的绊脚石就是:你这样是不对的;你这样是错的;或者说哎呀你不要生气啦等等,这都是常见的绊脚石。自动驾驶惯性太大,学习倾听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么容易,当然它也没那么难,因为我们不仅有方法,还有心法,比如倾听第零步,也就是倾听前的准备工作,那就是五jing。净:平净;静:安静;敬:恭敬;镜:镜子;境:境界。
自我倾听做到位了,内在才有空间,倾听技巧才用得上,倾听才会有质量。倾听是一个灵魂对一个灵魂的看见,是一个生命对一个生命的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