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相见恨晚的书,值得时时温故而知新。书里收录了傅雷一家在1954到1966年之间的往来书信,将那个年代几乎是顶级知识分子家庭的情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傅雷曾十分自信地对傅聪说,
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
他有如此自信,全凭着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对傅聪教养的用心之极致。
说起来,还不光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极好的范例,更是如何做人、做事的一个典范。
儿子的信,像激流,时而冲向峡谷,时而像瀑布倾泻而出,越流越宽广,越流越恣意,这些水流新冲刷的河道,创造着新的生命希望。父亲的信,就像平稳的溪流,清澈无声,方向清晰明确,向着江河湖海,有条不紊地坚定地流去。
傅雷作为一个大艺术家,一生翻译了大量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的作品,在文学、音乐、教育等领域均有自己独到、深刻而系统的见解,这些是成就傅雷家书的核心背景,但就此定论他是极为偏见的,也许他最大的成就,只是做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在外获得无数荣誉,影响着一代代人,在家里,他是灵魂般的存在。
最好的导师,是人生导师,如果父母能胜任,便是子女极大的福分。傅雷对人性对社会的认知极为深刻,对许多微妙的细节掌控很到位,并且他能从各种琐碎中找到共性,那些微妙的共性都是至理,这样的修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来自过往种种积累,他的足迹、笔迹还有心迹,都比一般人来得更为深刻,唯有深刻而不间断地思考,才能达到如此的高度和境界。
人生紧要的几件事,就那么几件,紧要的几步路,就那么几步,走得好与不好,无关外人,全凭自身的觉悟。在傅聪的成长路上,毫无疑问,他的父亲,傅雷,扮演着人生导师的角色,甚至更多的角色,这种“量身定做”的“陪伴”,显然获得了极好的回应。
在学业事业方面,傅雷亦师亦友,谦虚、好奇,以自己事业经验来引导傅聪的感受和认识,但在专业的广度和深度上又无比尊重孩子的意见。
希望你把练琴时间抽一部分出来研究理论。琴的问题一时急不来,而且技巧根本要改。乐理却是可以趁早赶一赶,无论如何要有个初步概念。否则要国外去,加上文字的困难,念乐理比较更慢了。此点勿要注意。
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作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
艺术上,父子互相探讨学习,互相帮助着前进。傅雷翻译了很多音乐家的文章传记等,寄给孩子,对音乐提出极为专业的鉴赏意见,并且有一颗博大的心,希望儿子在国外所接受的最好的艺术淬炼能得到扩散和传承,帮助到更多热爱音乐的孩子。
你去年一到波兰,弹萧邦的风格立刻变了;回国后却保持不住;这一回一到波兰又变了。……希望你时时警惕,对于你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
为你参考起见,我特意从一本专论莫扎特的书里译出一段给你。另外还有罗曼罗兰论莫扎特的文字,来不及译。不知你什么时候学莫扎特?萧邦在写作的taste方面,极注意而且极感染莫扎特的风格。刚谈完萧邦,接着研究莫扎特,我觉得精神血缘上比较相近。不妨和杰老师商量一下……
傅雷强调,艺术家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让观众的情绪随之起伏,而自己的内心平静如水。这恐怕就是所谓大师的境界了。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如此细致用心,助力了儿子真正的艺术潜力的爆发,那是从心底升腾对艺术纯粹的爱,不带任何杂质。傅聪谈到苏联李赫特的演奏,无比激动,不知道现如今我们身边那些疲于奔跑于各个艺术特长班的孩子们,有多少能感受到真正的艺术之美:
他是一个真正的巨人,他的最强音是十二分的最强音,最弱音则是十二分的最弱音;而音质是那么的美,乐句是那么深刻,使人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力量。而技巧,了不起的技巧!简直是鬼神的技巧!每一个音符像珍珠一般,八度音的段落像海潮一般。总而言之,我终生至此为止,包括所有的唱片和实在的人在内,从没听过这样出神入化的演奏。
为人和处事方面,大到对待朋友、师长、听众,小到做客礼仪,作为父亲的傅雷都是事无巨细地叮嘱,把他多年对人性对东西方人文的理解融进对儿子的生活指导,相当“贴身”。
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切勿一味重情,不好意思。工作时间不跟人出去,做成了习惯,也不会得罪人的。人生精力有限,谁有只有二十四小时……
一个人妨碍别人,不一定是因为本性坏,往往是因为头脑不清,不知利害轻重。所以你在这些方面没有认清一个人的时候,切忌随口吐露心腹。一则太不考虑和你说话的对象,二则太不考虑事情所牵涉的另外一个人。
三观的塑造,也许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而更为贴合的陪伴和潜移默化,必定要来自实践的淬炼之后,才能得以吸收和升华。
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才是生机蓬勃的明证。眼前你感到的还不过是技巧与理想的矛盾,将来你还有反复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的一天。
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
你用在理解乐曲方面的理智,希望能普遍的应用到一切方面,特别是用在个人的感情方面。
一个常常自省不断进步的人,对自己身边的人也严格要求,便是自然而然可接受的事了,他总会像茫茫大海中的灯塔般闪耀在那里,即便无言,也是一种坚定的力量。
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而这种力量,这种透着赤子之心的真诚的交流,终究会得到对等的回应。
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有一次,傅聪甚至忘情地说,
这些杂乱的感想不知能否表达我心里想说的。有一天能和你们见面,促膝长谈,才能倾诉一个痛快,我心里感悟的东西,岂是我一支笔所能写出来的。
对于恋爱、失恋、结婚、夫妻关系的维系、养儿育女、家庭财务问题等,这种往往是母亲唱主角的事情,傅雷也是细致地提示,谆谆教诲,仔细地一一道来。
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很高兴你又过了一关。……爱情的苦汁早尝,壮年中年时代可以比较冷静。……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
亲爱的弥拉:人在宇宙中微不足道,身不由己,但对他人来说,却又神秘莫测,自成一套。所以要透彻了解一个人,相当困难,再加上种族、宗教、文化与政治背景的差异,就更不容易。
每个月底你妈妈把全部用途加起来,跟预算比较并分析每一项不同支出:衣、食、住、书籍费、应酬费、零用钱等——为了这项“比较研究”,她有一本特殊的分析账簿。
你工作那么紧张,不知还有时间和弥拉谈天吗?我无论如何忙,要是一天之内不与你妈谈上一刻钟十分钟,就像漏了什么功课似的。
有了孩子,父母双方为了爱孩子,难免不生出许多零星琐碎的争执,应当事先彼此谈谈,让你们俩都有个思想准备:既不要在小地方固执,也不必为了难免的小争执而闹脾气。
人常说富不过三代,我们也常常见很多名人后代不能承继先辈的光辉人生,这就像是个魔咒,又像是一种必然。或者,换句话说,所谓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无非是“青出于蓝而甚于蓝”,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超越?
像傅雷这样的父亲,多少年如一日,翻译事业是他的“正事”,殚精竭虑地追求自己的事业,从未有过放松,每个星期进行工作的时间是固定的,这个雷打不动,他享受自己的工作过程。其余所有事情,包括育儿,都是额外挤出时间来做的,哪怕是写信。
一个人要做好自己是比较容易的,要改变和影响别人,尤其是自己最亲密的人,是最难的,非极致的自律不可得。也许我们在惊叹一个伟大的灵魂造就了另一个更伟大的灵魂时,需要明晰的是,背后的付出与艰辛,也是超出想象的。
做好自己,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能出世能入世,在理论和现实中穿梭自如,把个人经历总结为普遍的人生哲理,然后化作春风细雨,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深刻地提升自我,感染他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一切得失都可驾驭,惊喜和超越只是时间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