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以前我也很喜欢去说服别人,先证明自己多对多对,想用这种方式让别人接受我的观点。可结果就是除了很好的朋友,其他人都不买我的账。那时人缘也不好,但我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当然大学前学业繁忙,压力也大,也没深入思考解决办法。
后来进入大学后,课余时间还是蛮多的,我是一名理科生,但是很爱看一些心理学,或者一些会启发我思考的书,泡在图书馆里,看到了一些书,《人性的弱点》、《墨菲定律》,《习惯的力量》是我最近细看过的书,其中一个印象深刻的观点意思大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让别人接受你,就得让别人感觉你们是一个战壕里的,你要先肯定对方,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再委婉提出自己观点,别人才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这个观点当时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也照做了,效果出奇的好。
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开头就让他不反对,是实在要紧不过的事。
东汉末年,有一场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统率百万大军准备攻打吴国,当时吴国分为主战、主和两派。诸葛亮为了说服孙权和蜀汉联手抗曹,不远千里来到东吴,企图增加主战派的声势。
这时,吴国的主战论者鲁肃对诸葛亮说:“为了促使孙权下决心打仗,希望你能把曹操的实力说得弱一点。”可是,当孙权向诸葛亮询问曹操兵力时,诸葛亮却说:“据说曹操有一百万的精锐兵力,可是实际上并不止这个数字。所以,在这个时候,求和是比较明智的。”孙权很惊讶地问道:“那为什么兵力比吴国还弱的刘备,敢和曹操打仗呢?”诸葛亮说:“我的主公为了要复兴大汉皇室,所以必须和曹操一战。所谓正义之战,兵力乃是次要的问题。为了吴国的安全着想,我劝你还是谋和。”听了孔明这番话,孙权也立志要和曹操决一胜负。于是蜀吴两国合力抗曹,终于打胜了赤壁之战,而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诸葛亮知道孙权是一位英雄人物,
如果把敌方的兵力说弱了,
孙权不会结盟参加战争,
反而因为敌人的强大,
更容易激起他的斗志。
由孔明游说孙权的例子中可以证明,
诸葛亮“说话因人而异”是成功的。
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
在人类的本质中,人们最迫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想要说服一个人,开头不让他反对,才是关键,直面否定,只会让对方出现抵抗情绪,而巧妙的暗示,妥善的运用语言方法,才能具备这种说服的才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