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灰姑娘的低价值感人生

灰姑娘的低价值感人生

作者: Vinata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09:56 被阅读0次

    在困扰我们的很多种负面情绪当中,有一种负面的感觉,是关于自我认知的,它其实是很多负面情绪的根源,它就是低价值感。

    无论你看起来多么自信,用多贵的唇膏,背什么品牌的包包,或者穿着怎样靓丽的当季新款的裙子(男性同理),但如果你内心徘徊着低价值感这样挥之不去的自我感觉,那么很多时候你就会像一瞬间被打回了原形的灰姑娘。

    面对他人一个不在乎的眼神,一个不及时的回应,或者哪怕是无心的一句话,都会让你的情绪降到谷底,更不要说当你遇到那些与期待不符,即使你努力也无法改变的结局时。

    你会觉得,“我就是很糟,糟透了”。

    相比糟糕的事情本身,这种糟糕的自我感觉,才是真正打垮你的东西。

    虽然你表面上看起来像是童话中令人艳羡的公主,但在低价值感的拉扯下,你很容易就回到阴暗的阁楼上,在那个角落里,是一个不被自己父母重视的,被自己的姐妹们瞧不起的灰姑娘。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你总是被这种低价值感缠住,首先需要知道的是,缠绕我们的那种不自信的卑微的低价值感是从哪里来的。

    在中国,低价值感的女人比男人多。而低价值感的妈妈也会很容易养育出低价值感的子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对于女性的重视,一直是少于男性的。

    如果说一个女孩子在童年的时候,比如在0到6岁之间,在家庭里得不到她的养育者,她的爸爸妈妈足够的重视,她没有得到爱的回应,而是在那种无视冷漠里面长大,那么这个女孩子就会非常容易形成低价值感。

    如果她的妈妈价值感也是一个很低的女性,那么在潜意识的层面,这种妈妈内心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感觉,也会传递给孩子。

    我想先以女性举例,低价值感可能产生的故事。

    孔子在论语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在中国的很多传统的家庭里,特别是多子女的家庭,养育女孩子的过程当中,就很容易出现“不均不安”这样的情况。

    在那个年代,很多家庭父母能够给到子女的资源其实是不足够多的,甚至可以说是匮乏的。

    物质的资源没有那么多,父母的精力也没有那么多,在寡和贫的状态下,最可怕的其实并不是资源的不够,而是父母还要在很少的资源当中制造出了一些不公平。

    灰姑娘的低价值感人生

    曾经有一部韩剧,叫做《请回答1988》,韩剧里有一个女主人公,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名字叫做德善。

    德善在过18岁生日的时候,从家里跑出去痛哭了一场。

    为什么呢?因为在她从1到17岁,她和姐姐的生日都很近,所以她每次的生日都是和姐姐一起庆祝。父母从来没有单独为她过生日,也没有单独给她准备过蛋糕和礼物。

    而德善的姐姐非常优秀,父母都引以为傲。德善不知道怎样努力才能得到父母的关注。

    但其实,德善也一直在努力着,她18岁生日前夕,参加了汉城奥运会礼仪举牌小姐的选拔,结果是全校唯一一个入选女生,这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也是花了她很多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然而18岁的生日,父母仍然无视她说出的“我想要过一个单独的生日”的愿望,非要她和姐姐一起庆祝。

    德善的委屈不是在一天当中产生的,在她18年的人生里,一直累积着父母对待的不公平的委屈感。

    在这个电视剧当中有这样的场景,当家里只剩两颗鸡蛋的时候,她的姐姐和弟弟都同时要荷包蛋,而妈妈就会一脸抱歉地看着德善,德善不忍心让妈妈为难,于是她就会主动说,“不用管我了,我不吃也可以。”然后妈妈就把蛋给姐姐或弟弟。

    一家人围坐吃炸鸡的时候,鸡腿都是被妈妈分给姐姐和弟弟,而她永远就只能分到鸡翅。

    德善在18岁的生日的时候嚎啕大哭,她说,“姐姐因为是姐姐,弟弟因为是弟弟,所以我都要谦让着他们。但是作为二女儿的委屈,谁懂呢?我以为我这样谦让着他们,我这样说无所谓,我的懂事爸爸妈妈会看见,他们会因此喜欢我,然而并不是。”

    “为什么就只对我这样?!”

    这个疑问,会伴随着不公平的对待,回荡在一个人的心里。

    灰姑娘的低价值感人生

    而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对于这样沉重而悲伤的一个问题,往往会以一个这样的结论来解答,孩子得不出别的答案,孩子所能得出的唯一答案就是——那就是因为我,不如别的孩子,因为我够好,所以才会得到糟糕的对待。

    这,就是低价值感的一个由来。

    也许你的家庭只有你一个孩子,但是有的孩子是被父母的关系排斥在外,比如父母终日忙于争吵,根本顾及不到你;

    有的孩子,很小就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被放在亲戚家,经历巨大的孤独感和痛苦,这些在养育过程中的“糟糕的对待”,让孩子得出了一个结论,“一定是因为我不好,所以父母才会这样对我,离开我,无视我,残酷地对待我”。

    可能任何一位有着低价值感的你,在童年都有着类似的经历。

    也许你不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但是你一定也能够体验过德善这样的心情,就是我被无视了。

    为什么你们要这样对我?

    可是当我们长大,带着这份低价值感,这样的一个人格特质,在生活中去面对我们的亲密关系和自我定位的时候,我们如果不觉察,就会被其影响。

    很多时候,低价值感的人遇到了别人的伤害,会很快地归因到“我不够好”,而这种归因是不理性的。

    曾经有一个来访者,她说和她男朋友三年的相处,自己非常的卑微,她帮她男朋友做了很多的事情,帮他买饭,帮他洗衣服,帮他处理生活中的琐事。

    但是她男朋友其实仍然背着她跟别的女性暧昧,答应她的很多事情也做不到。有时候喝了酒,还会对她大呼小叫,只差没有大打出手。她说她在这三年当中,最强烈的一个感觉并不是去对她的男朋友感到愤怒,而是不断怀疑自己的价值。

    什么样的人,对于别人的糟糕对待不会感到愤怒,反而会极度质疑自己的不好?陷入一种自我怀疑的深渊里,甚至还会去讨好那个对自己糟糕的人呢?——低价值感的人就可能会这样。

    灰姑娘的低价值感人生

    他们的内心模式如下:

    童年版:父母对我不好不公平,是因为我很糟糕,我要去做得更好,讨好父母,那么我就能得到父母的肯定、爱和尊重。

    成年版:这个人对我不好不公平,是因为我很糟糕,我要去做得更好,讨好他,那么我就能得到他的认同和尊重了。

    童年版和成年版的唯一差异就是,“父母”换成了“他人”。

    这就是童年创伤的重复循环,我们将童年和父母特别是和妈妈的关系,放大到了我们和他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里。童年的一切遭遇,已经形成了人格模式,它已经成为了自我的一部分,它就是每一个人,对自己的感觉。

    还好我们可以觉察。可以质疑。因此就可以改变。

    在这个来访者的故事里,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她为什么要从自身去归因?

    正常来说我们遇到了一个人,如果这个人对我不好,不管是在同事的关系里,还是在亲密的关系里,可能我们首先要去看一看,这个人他是不是有他的一些内在问题?

    比如说他对我很不尊重,是不是意味着他是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比如说我的男朋友,从来不顾及我的感受,经常伤害我,那是不是意味着我的男朋友是一个在关系方面有一些问题和障碍的人?是不是因为他不懂得去爱别人?

    但是我看到的就是她把所有的伤害,所有她受到的委屈都归因于她自己,因为我是不够好的,因为我的价值很低,所以你才会不爱我。

    如果她能够从这个视角去看到她自己不合理的归因,当她产生质疑的时刻,便是觉察的时刻,便是她不再完全被低价值感的阴影笼罩的时刻。

    在进一步心理建设疗愈过程中发现,原来她在原生家庭里就是一个没有得到重视的女孩子。

    她的父母重男轻女,所以她一直认同着她父母的声音。这个声音不断的用父母的养育方式在告诉她,就好像韩剧里德善的父母在用他们的养育方式告诉德善一样——“你不如你的姐姐优秀,你也不如你的弟弟重要,你是一个不重要的,不够好的,我们不在意的孩子。”

    从低头埋在低价值感的洞穴里,习惯着纵容着男朋友对她糟糕的对待,到意识到,“其实就是我父母重复的养育过程,父母对待我看待我的方式,在我的内心留下了烙印,形成了模式,虽然很难,但是我会去努力对自己好,爱我自己”。

    当她意识到了,自己的这种低价值从何而来,以及长期的她对自己的认同都是糟糕的,那么她就可以去完成一个不认同的行为。这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改变和跨越。

    如何应对低价值呢?

    就像《欢乐颂》里面,樊胜美说的,“一个人的家庭就是她的宿命”,

    但是假如你了解了你家庭的真相,了解了父母对你的养育里面有着怎样的过往,在你的内在模式里造成的影响是哪些,那么你就可以重新去定义,重新去构建。

    方法一:你的内在会响起肯定自己的声音吗?如果有,要相信它。

    自我是有多个面向的,即使我们形成了一个不被父母重视的自我,在自我的其中一个面相里,我们是卑微的,是价值感很低的,但不代表我们的自我里面,没有自我感觉良好,高自尊,接纳自己的那个部分。

    我们的内在总是充斥着很多声音,其实在自我内在的不同的声音里,我们可以去分辨,去主动找到那个肯定自己、觉得自己不错的声音,你已经不是那个只能由父母的对待来决定价值的小孩了。

    方法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公平,这可以改善你的低价值感。

    小时候,你没有能力为自己说话,你说出的话也没有人支持,但是现在你是一个大人。

    在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时,就是你最佳的成长时刻,你可以尝试去为自己争取,没有人必须为你负责,但是你为自己去争取,是理所应当、理直气壮的事情。

    方法三:别提着灯笼,找自己不够好的证据

    很多低价值感的人会过于敏感,容易受到伤害,她们好像不是打着灯笼在找一个“证明我值得被爱”的证据,而是在找一个佐证“我不值得被爱”的证据。

    一个缺爱的低价值感的人,往往格外容易受伤。

    因为她会将别人不经意的行为,解读为“这个人不重视我”,这里也有一个很奇怪的归因,将别人很微小的行为都和自己的低价值感嫁接上,表面上是在寻找别人爱她的证据,但其实因为内心已经认同了,“他人觉得我不好,我就是不够好的”这样的内心公式,所以在关系里,就总是带着滤镜去看待对方的一言一行。

    如果一个人,先有了“我很糟糕的低价值感”的结论,再打着灯笼去用放大镜去找证据,其实是一定会找得到的。

    灰姑娘的低价值感人生

    最后我想将一首鲁米的诗分享给大家:

    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

    你正在寻找的东西也在寻找你。

    你的任务不是去寻找爱,

    而只是寻找并发现,

    你已在内心构筑起来的一切反抗它的障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灰姑娘的低价值感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vk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