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的确,休息,其实比压力更重要。
如果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会休息吗?好多人肯定都觉得有些无厘头,谁还不会休息呢?通常工作闲暇之后我都会刷刷手机,和朋友聊聊天,放松一下。
但是,如果我们这样问,你肯定也意识到了,这还真的不是休息。因为这个时候,你的大脑仍然处于接受信息,高效运转的模式中,承担压力的感觉一点也都没消失,充其量相当于短暂的电脑黑屏。
而真正的休息是让大脑处于关机的状态,停止接收信息,与压力完全脱节,这样身体和心理才能够得到恢复。
优秀的表现者与一般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比其他人更会休息,甚至可以说,连休息这件事,他们都是经过战略性安排的。有一位40多岁的运动员,仍然能够保持高水平状态的长跑运动员,她就告诉作者:你在两次训练之间对待自己的方式,就是你取得成绩的关键,也是你获得力量去进行下一次训练的关键。
说白了,只有你休息好了,压力才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尤其是当我们身陷困境或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工作越紧张,休息的频率就应该越高,因为一旦脱离休息,压力就只是单纯的压力,而不是成长。
但是,我们都知道,想从一个紧张状态中,很快脱离出来,说休息就休息,实际上哪有那么容易,有时候人是脱离工作环境了,但是大脑还没有,脑子里总是有各种各样待办的事,焦虑的情绪也丝毫没有减弱。
那么,这些高水平状态的保持者,他们是如何做到快速切换,进行战略性休息的呢?除了我们可能都比较熟悉的,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或者是离开座位花几分钟去公司楼下散步,又或者是休假出去旅游等等,还有没有其他更高效的休息方法呢?
很多能够保持高水平状态的人,他们都认可的一种战略性休息法,叫正念冥想。正念冥想的有效性,已经在脑科学研究中得到了证明。
所谓正念,意味着你要完全活在当下,充分感知自我和周围的环境。做法也很简单,找一个舒适且安静的地方,用鼻子深呼吸几次,让你的呼吸恢复自然节奏,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我们腹部随着每次呼吸的起伏,如果有想法出现,注意到它们的存在,然后再把注意力带回呼吸的节奏和自己的感觉上,从1分钟开始,可以逐渐增加冥想的时间。
冥想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在生活中的任何时候,都更专注于当下。试想一下,在我们每天平均每隔几十秒就有可能被一条信息,一个电话所干扰的环境中,真正做到专注于当下,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每一个细小的打断,都在持续给你施加工作压力。而在休息的状态中真正摆脱压力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你在休息的过程中仍然感觉到有压力伴随其中,那么,这种休息就是无效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冥想是如何进行的,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比较极端的实验,他们期望观察到,冥想新手和冥想专家对压力反应的不同。实验是这样设计的,研究人员首先用滚烫的金属丝灼烧两组被测试者的腿。起初,两组的反应是一样的,受到外界刺激后,他们都立即做出了应激反应,发出了本能的大叫声。但是,注意啊,这是在实验中,两组唯一的共同点。
之后发生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科学家从两组被测试者的脑部情况中观察到,尽管滚烫的电线已经被拔掉,冥想新手组的大脑杏仁核仍存在明显地活动。杏仁核是我们大脑中进化程度较低的结构,被称为“情感中心”,主要控制人类最基础的本能,比如饥饿和恐惧。这些冥想新手,从脑部成像来看,他们的大脑正在经历神经学家所说的“杏仁核劫持”现象,也就是大脑中情感占上风的情况,他们就是无法结束自己的压力反应,仍然处于紧张和情绪化的状态。
而另一边,冥想专家们大脑内部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变化。在发出叫声的应激反应之后,他们能够自主结束自己的压力,避免因为刺激导致长期的情绪反应。他们的大脑并没有发生杏仁核被劫持的现象,显然,他们能够克服这种本能的压力持续。
科学家们观察到,坚持每天几分钟的正念冥想,会让我们大脑前额皮质变得更加发达,而前额皮质是大脑的指挥和控制中心。它和杏仁核不同,它是进行理性思考的主要区域。所以这让我们能够以观察者的身份,正确认识压力,承压时能够立马切换模式,更好地化解。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都陷入到了一个黑白不分明的灰色地带,从来没有真正给过自己压力,也从没真正地休息过,这才是最可怕的情况,两边好处都没捞着。
几乎所有的巅峰状态保持者,他们的工作节奏都会往两个极端走,主动追求比自己能力范围更大一点的压力,以及战略性地安排更多的休息,完完全全脱离工作环境,让自己彻底地放松下来。
他们获得可持续进步的关键在于,正确运用这个公式:成长=压力+休息,有周期性地规划工作节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