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父亲常常对我说,我们对你太好了,都没让你吃什么苦。当时我一点儿都不明白,大人为什么要强调吃苦?
节衣缩食,艰苦朴素这难道不是时代的产物吗?不是逼不得已而为之?直到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吃苦是这个意思。所谓吃苦,并不是让你一定要餐餐吃素,饥寒交迫才叫吃苦,而是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精神,是相信自己一定能闯过难关,度过低谷的信念。
《TED TALK》有一讲中是一位人力资源总监论述两种应聘者哪个更值得关注。她是这样说的:一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the silver spoon),常青藤名校,完美的推荐信,出色的绩点;另一位则是公立学校毕业,辗转于各种工作之中,甚至包括做餐厅服务生和以酒吧唱歌为生。你会选择哪一位呢?显然的,前者具有巨大的优势,而且注定会成功的人。而后者呢?需要冲破重重困难,才能与前者等同。
她最后的结论是:至少给后者一个面试的机会。辗转于各种工作可以理解为:善变,不可捉摸,没有耐心,但是换一种角度来看,也可能是为了冲破障碍而不断努力。
演讲中还引用了一个词叫做:创后成长。简言之,就是遭遇挫折和逆境之后带来的成长和改变。如果一份简历上写着:被亲生父母抛弃,交由养父母抚养,没有完成大学学业,某段时期频繁跳槽,在印度逗留了一年,甚至他还有阅读障碍。你会雇佣他吗?嗯,他叫斯蒂夫·乔布斯。
情理上,人们认为灾难就是灾难,会给人带来痛苦和烦恼。事实上,很多例子都证实,苦难是一种财富,是一种创伤后的成长和改变。也许你在这之前完全没有意识到你的这个潜力。
说一个自己的故事。我在脑外伤的恢复期一度很惆怅,计算能力,逻辑能力和思维速度和从前比一落千丈。医学上的角度去解释叫脑外伤后遗症,我一度变得很抑郁,是否再也找不回那个机灵的自己了?两年的时间里,我开始坚持一样一样的恢复训练,从写字、到绘画、阅读理解和情景分析。由于思维不再像以前一样活跃,我开始有了从前所未有的定性。之前我是个外向十足而又精力充沛的人,每样事物最多吸引我三个月的时间,甚至一样事情没有做完就被另一样更有趣的事情吸引过去导致分心。经过漫长的两年,我已经学会专心做每样事情,本来每件事情只能做到80分,现在也许可以做到90,甚至更好。而这是之前从来都不敢想象的。
是不是一定要面对过挫折才有向上的动力呢?我想,不是的。但是逆境,甚至绝境会教会你更多东西。你会试着想做更多事情来改变一个不好的结果,而不是放之任之。吃苦更像是一个打BOSS的过程,而胜利的犒赏只不过是对你的小小奖励,你知道你已经从这个艰苦卓绝的过程里体会到决心、勇气和坚持。
不经历风暴,不会理解撑着伞奔跑的意义,那是疾风骤雨里拼了命的风雨兼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