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范式

作者: 亦哲lite | 来源:发表于2020-04-26 12:12 被阅读0次

    东坡范式是古代文学研究中常用的一个说法,那何为东坡范式呢?我们首先得从范式这个名词说起。范式最早是数据库术语,是指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数据的集合。后来,范式被引入文学研究方面,范式论也成为比较新颖成功的理论,并能给人新的方法的启迪。古代文学研究者借鉴这种理论,将范式和词学批评和研究结合起来,将唐宋词史总结为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这三大抒情范式产生、发展、更叠的历史。

    北宋词风,到了苏轼才有了格局之变。他洒脱的个人气质,豪迈的精神品格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使得他的诗、词、文都具有无法替代的艺术魅力。正因为有了他的创作,词从花间走到了人间,从共我走向自我。东坡范式简单来说,就是苏轼词作创造的一种新的美学风范。但真正详细的讲,东坡范式有着如下几个变革性的特点。

    其一,主体意识的强化,抒情主人公由“共我”向“自我”转变。北宋前期词坛在抒情方面,大多数局限于传统的几个论调,抒情方式单一,抒情人物单一,抒发的情感也比较单一。词人往往不敢或不去抒发自我之感,而简单地寄托于一些典型女性形象,发一些无关痛痒的哀调。东坡之词直面内心,不仅写出自我情感的变化,把抒情内容大大扩展,把心灵的矛盾冲突写得激荡沉浮,而且更有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由原来的沉入型转变为超脱型,把词人从被封印着的词之中拯救出来,大大提高了创作的主体性。

    其二,感事性加强,由普泛化的抒情向具体化的纪实的转变。早期花间之词,纯粹的是概念的文学,词人未能真正经历并体验到这种情感,而是通过自己的文学想象进行创造,所抒之情本就是空无之物。这种情感总逃不出闺怨、怀乡、思春这种浅薄的主题,虽显得哀婉动人,但久看之则腻而生厌。东坡之情皆感事而发,无一处无病呻吟。这种抒情不仅能表现词人超然的生活态度,更能引起人的共鸣,有一种超越时空之感,越品味越感到真挚动人。

    其三,力度美的高扬,使词的审美理想由女性化的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的转变。北宋之前,花间词风大行其道。无论是文人还是平民,大都以为词就应该是这种柔婉的风格。所以在创作词的时候,便以这种风格为主调,在审美方面比较枯乏。东坡之词,高唱大江东去,将以往的温腻之感一扫而光,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壮与力的风格,大大开拓了词的美学底蕴。当时有些文人,还嘲笑苏轼不会填词,说东坡之词皆唐人之诗也。我想,这些人也真够搞笑,非得几个男人学一些女人的语调,这样的才叫词?唐人之诗何妨?我们喜欢。

    其四,对音乐性的突破,词从附属于音乐向独立于音乐转变。词本来创作就是配着曲的,就像歌词一样,但如果附属于音乐,那么一些词人便不顾词的内容本身,专想着音韵,陷入一种很低的格调,其文学性就会大大缩减。这样,词根本不会有着如此辉煌的文学成就,我们也会失去璀璨的文化遗产。东坡促进了词的文学独立,逐渐摆脱音乐性的束缚。词人专注于词的文学创作,使词的文学艺术成就达到顶峰。如今,我们提到词,想到的皆是内容和句子,不追究其曲调,这很大程度上皆源于此。

    也许,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位东坡先生。他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文学的诗词,更有着他那种人生的情怀。我们追念苏轼,不仅要欣赏他的诗词,更要学习他那种超脱而乐观的人生态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坡范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yd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