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情僧-苏曼殊

情僧-苏曼殊

作者: 春花的无忧杂货铺 | 来源:发表于2017-05-17 16:20 被阅读316次

他是一个僧人,披着袈裟,竹杖芒鞋,莲台是他最后的家;

他是一个情种,身着西服,风度翩然,红尘是他心的归所;

他是一个志士,在时代的洪流下,惊起风云万丈;

他是一个伶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阴晴圆缺;

他叫苏曼殊,一个被世人称作诗僧、画僧、情僧、革命僧的传奇人物,

用三十五年的光阴换来一场红尘的孤独游历。

一 身世 世上飘零谁似我

苏曼殊,原名苏戬,一个混血儿,一个私生子。父亲苏杰生是广东茶商,苏杰生长年在日本横滨经商,于是就娶了一个日本女人河合仙为妾,不久即与河合仙年仅19岁的妹妹河合若私通,生下乳名三郎的苏曼殊。河合若生下苏曼殊不久就托付给胞姐河合仙抚养,然后辗转嫁给了一个海军军官。苏杰生于是谎称曼殊为河合仙所生。 因为私生子的身份,曼殊并不被富甲一方的苏家认可。

曼殊5岁那年,由于父亲正妻黄氏、小妾大陈氏仍连年生女,未得男孩;封建宗法思想严重的苏杰生遂打破种种顾虑,公开承认了他的家籍。将他带回广东老家。也许是因为有一半东瀛血统的关系,也许是豪门后宫内斗,苏曼殊一直生活在家族人的歧视和凌辱之中,尤其是大陈氏,蛮横凶悍,心地阴毒,动辄对他进行斥责甚至殴打。

12岁那年,父亲苏杰生去上海经商后,身体羸弱的苏曼殊更是失去了唯一的依靠,一次大病,凶恶刻薄的大陈氏不仅不给调养治疗,反将气息奄奄的苏曼殊弃置柴房“以待毙”。但苏曼殊命不该绝,几天后病却自然好了。长期寄人篱下、饱受虐待,看尽周围冷脸白眼,年幼的苏曼殊感觉无立足之地,无奈之下, 就只好跟随偶遇的化缘和尚赞初法师一路化缘而去,在广州长寿寺剃度出家。

对年幼的苏曼殊来说,人世是红火坑,佛门是清净地。 但佛门的生活太过清苦平淡,让年幼的苏曼殊嘴里都淡出鸟了,于是抓住一只鸽子,躲到院后做五香鸽子肉吃,犯了杀生之戒,因而被“肃众”逐出寺门。

《孤山图》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二 初恋 多情漫向他年忆

1898年,15岁的苏曼殊不堪忍受家族人的歧视,随表兄奔赴日本横滨。一天,苏曼殊跟随养母河合仙到老家逗子樱山村探望外公,在这里发生了他的初恋。他和菊子一见钟情。然而,他们的恋情却遭到苏家的强烈反对。苏曼殊的本家叔叔知道这事后,斥责苏曼殊败坏了苏家名声,并问罪于菊子父母。菊子父母盛怒之下,当众痛打了菊子,结果当天夜里菊子投海而死。失恋的痛苦,菊子的命运,令苏曼殊深感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回到广州后,他便去蒲涧寺出了家。从此,开始了他风雨飘泊的一生。

苏曼殊不堪打击,中断学业,回国到广州白云山蒲涧寺当了“门徒僧”。为表诚意与决心,他以“自刎”要挟主持为其剃度,并“闭关”三月,潜心修行。 这是苏曼殊第二次出家。 有位游方僧常见苏曼殊眉目之间堆砌愁惨之色,便问道:“披剃以来,奚为多忧生之叹耶?” 苏曼殊的回答是:“今虽出家,以情求道,是以忧耳。” 以情求道! 还是情根未断尘缘未了。 佛曰:尘缘未了,不能修行。 苏曼殊在蒲涧寺没待多久,便悄然离去,返回日本横滨,继续求学。

《终古高云图》

好花零落雨绵绵,辜负韶光二月天。知否玉楼春梦醒,有人愁煞柳如烟。

三 革命 披发长歌览大荒

缺乏家庭温暖的苏曼殊,很自然地靠向了革命组织。在日本,他早早加入了反清革命团体青年会,成为发起人之一。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俄国人想趁机侵占东北,青年会骨干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拒俄义勇队。苏曼殊积极地报名参加,一个原本的柔弱书生,却天天在操场上操练,练习射击。后来,这个组织被清政府和日本联手取缔。他们又成立了国民教育会,看上去是搞教育的,其实是换汤不换药。正是这个时候,苏曼殊认识了陈天华和黄兴等革命党人。苏曼殊对组织倾注了极大心力,他每月只有10元的生活费,却舍得把其中的三分之一捐给国民教育会,他甚至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来激励自己投入革命。

因为参与革命,10元的生活费最终被表哥断绝,苏曼殊只好辍学回国。林紫垣仅给了苏曼殊一张船票,“不给予钱钞”。这让苏曼殊很受伤。他在回国的船上给表哥写信自杀,从此与苏家再无关系,直到父亲去世,也没有奔丧。回国的途中第一次有了“脱弃浊世之心”,“伶丁一身,四顾茫然,天下之大,竟无我容身之地;学业未成,壮志难伸,弗如一死耳!”

苏曼殊回国后,到苏州教书,同时给章士钊办的《国民日日报》写稿,翻译雨果的《悲惨世界》,他是最早将雨果作品翻译成中文的中国人。但是,他在报纸上发表的《呜呼广东人》一文,大骂广东人只知吃喝玩乐,不知国事艰难,结果“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1903年底,《国民日日报》停刊,苏曼殊为寻找革命出路,满怀希望跑到香港投奔陈少白,遭到冷遇。陈怕他主持的《中国日报》失去读者,不敢用他。

这一次香港之行,也让苏曼殊对革命产生了幻灭。他从陈少白口中得知,康有为等人募集款项的同时却中饱私囊,非常生气。他无法理解经历过维新变法的人竟然也如此贪财,一气之下向陈少白借手枪,说要毙了康有为。陈少白劝他:“我的手枪是有编号的,你打了他你可以走掉,那我怎么办?”

辛亥革命以前,一般青年希望民国成立再造中国的命运,结果‘莽操尸位’,一切成空。辛亥革命成功后,很多人革命党人变节,开始争名夺利。整个社会都污浊了,苏曼殊只有以自己的方式远离。他再次出家了。


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揽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四 情禅 还卿一钵无情泪

如果说苏曼殊从此就隐居佛门,不问世事,恐怕就连他自己都不相信吧?苏曼殊与佛有缘,悟性极高,但奈何俗缘未尽,情根难断。寺庙不过是他躲避的借口,袈裟也不过是他推脱的依仗。佛门永远为他敞开,供他休憩,悲悯的佛也期盼他有一天能幡然醒悟,遁入空门,修成正果,然而,世中之人又怎能摆脱宿命的纠缠,跳脱于世命之外呢?也许,苏曼殊注定了就是半僧半俗之人。

伤痛稍见平复,苏曼殊开始频繁的出入于烟花深巷中。苏曼殊身负才情,诗文歌赋拈手即来,他又几度出入寺庙,身上自然有平常男子难以企及的气质,他与歌女戏子只谈心,不说情。他捧这些戏女歌姬,为她们过生日豪振千金,他爱这些女子,却仅仅停留于精神之上。每当这些女子要将终生托付时,等来的却永远只有一句:“还君一钵无情泪 ,恨不相逢未剃时。”入时西装革履,出时却已是袈裟披身,未婚妻雪梅、表姐静子、师妹雪鸿、日本艺伎百助枫子。苏曼殊此生不知负了多少红颜。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我本负人今巳矣,任他人作乐中筝。

五 才华  尚留微命做诗僧

苏和尚邀朋友赏花,说:落花深一尺,不用带蒲团。

苏和尚山中寂寞,说:山斋饭罢浑无事,满钵擎来尽落花。

苏和尚眉间愁深,说:落花如雨乱愁多。

苏和尚绘画淡雅出尘,境界清高,求他作画的人不少。但他生性浪漫滑稽,只答应女郎的要求,而且声明:每画一幅,必须用女方的照片来交换。男子求画则一概谢绝。特别好的朋友要想得到他的画,也得费一番心机。他的朋友叶楚伧向他索画多次,他始终没有动笔。有一天,叶把他领进李叔同作画的房间。曼殊进门一看,他爱吃的烟卷、朱古力糖、牛肉等一应尽有,正高兴着,叶楚伧借口有事,到门外将房门反锁了,大声说:“我给你准备了吃的东西,你就安心安意在里面作画吧!”在这种情况下,苏曼殊一边吃,一边构思,画成了著名的《汾堤吊梦图》。

苏曼殊是天才。你看,他学画,无师自通。他不会做韵律诗,章太炎不肯好好教他,陈独秀点拨了一番,他的诗就如出水芙蓉,艳惊四座。那种风雅、清新、旖旎、凄美是到骨子里了;小说呢?《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等,简直开了鸳鸯蝴蝶派的先河了。那时,有人警告青年男女:别去看苏曼殊的小说,看了想殉情的都有;他通晓多种文字,日文、英文、法文、梵文,被誉为清末三大翻译家之一。有的人倾其一生,皓首穷经却一无所获,天不假寿的他却是占尽风光。

生天成佛我何能?幽梦无凭恨不胜。多谢刘三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

六  佛缘 行云流水一孤僧

他和陈独秀合译《悲惨世界》,未译完即要出走,并送陈独秀诗:“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畅已似冰。他独自去了香港,香港的车水马龙对他来说是一种禁锢,不久他去了越南,这里他真真的出家,灵魂真真的安放,从此佛法之心再无动摇,他学习梵文,将梵文佛经译成汉文携归华夏汉土,奋着佛经内典八部,以壮佛门法学。可惜还没出书,原本便消失了。

从此真正过着“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的生活。作为僧人,他没有也无法常住寺院,一身无寄;作为法师,他以歌咏诵法言、书画为佛事,并不参与任何传统意义上的佛事活动。

苏曼殊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印度。他常常画一个和尚一匹白马,在荒原里寂寞地走。他希望自己像唐僧一样去取经,可是这个心愿没有完成。

《白马投荒图》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七 疯癫  无端狂笑无端哭

有一年冬天,陈去病到上海,只带了一床薄被,苏曼殊当时没有被子,就把陈去病的薄被强要了去。

他偷朋友章士钊的钱,据说是因为没有路费,然后留信告别,只身去了香港。

在日本,苏曼殊曾与刘师培、何震夫妇同住。一天晚上,他一丝不挂地闯入夫妇二人的屋子,手指油灯足足骂了两分钟,然后扭头就走,弄得夫妇俩半天都不敢睡。

有一天,他冲进刘师培夫妇的寝室。这是一个套间,刘师培在外屋闲坐,何震在内屋洗澡。苏曼殊非得推门进内屋不可,刘师培劝说无效,怒冲冲地给他打了一巴掌,苏曼殊愣了半天,不知怎么回事,反问道:“为什么打我?”过了好大一阵,他才明白过来,红了脸,匆匆下楼而去。

跟章太炎住在一起则半夜大哭,章太炎问他为什么哭,他说我最好的朋友刘三以前说要给我介绍女朋友,但因为我现在出家他不给我介绍了,连我最好的朋友都欺骗我。

还有一次,他在东京马路上看到一个艺伎正在搭电车,赶紧去追,因为跑得太快摔倒在地,掉了两颗门牙,他也因此被朋友讥笑为“无齿之徒”。

寒禽衰草伴愁颜,驻马垂杨望雪山。远远孤飞天际鹤,云峰珠海几时还?

八  贪吃

苏曼殊爱食牛肉和糖,加之信佛,被人戏称“糖僧”。没钱的时候,他想念美食,于是敲下自己的金牙,用来换糖吃。你想想,一个人忍着敲金牙的剧痛,只为换糖吃,可见这人为口腹之欲,他什么罪都能受,什么都能豁出去。

好吃,他便一直吃下去。有一次,好友陈去病买来一包糖炒板栗给女儿吃,他抢上前去和小女孩一道把它吃光。到了夜间,回味板栗觉得好吃,复买一包再吃。吃完还是觉得好吃,再买一包。陈去病等人劝阻无效,一直吃到胃病复发。

诗人柳亚子送他二十个芋头饼。几分钟柳亚子再次回到他的房间,饼就不见了。柳亚子觉得奇怪,苏曼殊指指腹部,二十个饼悉数收入其中。这次情况更严重,已经被二十块饼撑得他躺在床上直不起腰了。

还有一次,他跟人打赌一顿吃六十个肉包子。吃到五十个的时候,腹部大胀,向上翻白眼。有人劝他别再往下吃了,结果他跟劝他的人打了起来。

偷尝天女唇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日日思君令人老,孤窗无语正黄昏。

九寂灭 忏尽情禅空色相

他生性放荡不羁,在饮食上也如此,常一下子吃上三笼汤包、几大碗鲍鱼面。有时还异想天开地吃生鲍鱼,用糖醋拌一下,说是“味究不恶”。这样的吃法,吃坏了是难免的。他一连数日卧床不起,却并不后悔。

1918年春,苏曼殊终于病卒于上海宝隆医院,死因是饮食无节制而得的肠胃病。他住院期间,医生对他的饮食严加控制,不准吸烟(他一天竟能吸大雪茄二三十支)、不准吃糖和喝牛奶可可。几天下来,他难以忍受,终于逃出医院,去街上大吃八宝饭、年糕、栗子和冰淇淋,结果导致肠胃病加剧。死后,在他的床下,枕旁找出不少糖果纸。

临终之时,苏曼殊留有遗言,仅区区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众人依据他的遗愿,将他葬于西湖,让他与苏小小隔湖相望。这片西湖的山水终于收留了苏曼殊飘荡的灵魂,让它得以安定。

相逢天女赠天书,暂住仙山莫问予。曾遣素娥非别意,是空是色本无殊。

相关文章

  • 情僧-苏曼殊

    他是一个僧人,披着袈裟,竹杖芒鞋,莲台是他最后的家; 他是一个情种,身着西服,风度翩然,红尘是他心的归所; 他是一...

  • 情僧苏曼殊🙏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的苏曼殊为什么在临终前亲吻一碧玉? 杭州西湖的西泠桥边,有两座坟墓,一座是历史名妓苏小小的,...

  • 七绝 情僧苏曼殊

    少年才子悲红尘,万念俱灰遁空门。 诗画双绝名盖世,独怜女儿痴情深。 注释:苏曼殊为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者和义士,是一...

  • 寄一代情僧苏曼殊

    诗画双绝世人钦, 曼殊佛中一情僧。 顶上三千烦恼根, 为情削尽为情生。 红尘笺上描红粉, 空门烛前画佛身。 漂泊神...

  • 我在春天的深夜读你

    ———读《爱如禅 你如佛》 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 张小笨 春色如茵的夜晚,更适合安静的想念,适合看一弯月色栖在...

  • 染指梅落,入泥化尘

    楔子:“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锁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悌时”这是著名情僧苏曼殊写给他最爱的红颜知己百助...

  • 今生只做红尘客 献给情僧苏曼殊

    身处红尘 颠沛流离 如同一朵天上漂浮的云 如同一缕雨后清新的风 纵才华横溢 却无处安身 究竟该如何 如何敲开过往深...

  • 情僧 | 苏曼殊—恨不相逢未剃时

    本事时十首.选一》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现在提到这首诗的作者苏曼殊...

  • 苏曼殊:一代情僧的戏梦人生

    说起花和尚,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也许会是《水浒传》里的鲁智深,鲁大师花在喝酒、吃肉、打架、杀人。而清末民初半僧半俗的...

  • 情僧

    转动经筒 指触佛塔 曾以为你就是我敬畏的菩萨 朝颂晨经 暮扶木鱼 默默以为是在与你对话 师父说 六欲七情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情僧-苏曼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bd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