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圣贤书友会
想使病人觉得适宜该怎样做——读《黄帝内经》灵枢 师传第二十九1

想使病人觉得适宜该怎样做——读《黄帝内经》灵枢 师传第二十九1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5-02 14:36 被阅读0次

想使病人觉得适宜该怎样做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著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黄帝说:听说先师有许多心得,但没有在著作中记载下来,我希望听听并牢牢记住,以作为准则执行,在大的方面用以治疗民众的疾病,从小的方面可以保养自己的身体,使百姓没有疾病,上下亲善,造福后人,让子子孙孙不因疾病而忧虑,并让这些经验世代流传,朝夕常鉴。所有这些你可以让我听到吗?

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岐伯说:你的思想真深邃啊!不论治民、治身、治彼、治此,治小还是治大,治国还是理家,从来没有用逆行倒施的方法能治理好的,只有顺应客观规律,才能行得通。所谓顺应客观规律,不仅仅是指医学上阴阳、经脉、气血的逆顺,就是对待人民也都要顺应民心。

黄帝曰:顺之奈何?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黄帝说:怎样才能做到顺呢?岐伯说:到达一个国家之后,先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进入人家时,要清楚他家有什么样的忌讳;登堂时更要懂得问明人家的礼节;医生临症时也要询问病人怎样才觉得舒适。

黄帝曰:便病人奈何?岐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黄帝问:想使病人觉得适宜又该怎样做呢?岐伯说:由内热而致消瘅病,适宜于寒的治法;属于寒邪内侵一类的病症,就适宜于热的治法。胃里有热,就会很快地消化谷物,叫人心似悬挂,总有饥饿感。

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脐以上的皮肤有热感,说明肠中有热,就会排出像糜粥一样黄的粪便。觉得脐以下的皮肤寒冷,就表明肠中有寒,会产生肠鸣飧泄的症状。如胃中有寒,肠中有热,就会导致胀满泄泻;胃中有热,肠中有寒,就会导致易于饥饿而小腹胀痛。

(原文)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著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

黄帝曰:顺之奈何?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黄帝曰:便病人奈何?岐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

今天学习了想使病人觉得适宜该怎样做。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使病人觉得适宜该怎样做——读《黄帝内经》灵枢 师传第二十九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bv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