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品德践行群第四期
第三周:条理
【条理】:让每件物品都有各有其位,让每件事情都有各有其时。
践行时间:2018年109月24日-30日
百天目标践行的第15 - 21天。
【周一分享】
通盘无妙手
韩国有一位围棋选手叫李昌镐,是围棋界的世界级顶尖高手,下围棋的人都知道他。李昌镐16岁就夺得了世界冠军,被认为是当代仅次于吴清源的棋手,巅峰时期横扫中日韩三国棋手,号称 「石佛」,是围棋界一等一高手。
李昌镐下棋最大的特点,也是最让对手头疼的手法,就是从不追求「妙手」。而是每手棋,只求51%的胜率,俗称「半目胜」。
通常,一局棋下来,总共也就200-300手,即使每手棋只有一半多一点的胜率,最多只要一百多手,就能稳操胜券。也就是说,只要每一步比对手好一点点,就足够赢了。
【周二分享】
仅仅「看书」没有用,「用书」才是终极奥义。
所谓读书的方法,是把你要吸收的知识「编纂、制作」为一本手册,分门别类,并且按照关键字制作索引。当你要用的时候,知道相关的知识在哪本书里,根据目录或者索引表去查找。在知道方法之后,迅速去实践。所谓的「用书」,就是制作这本知识手册,并且把关键知识内化、在生活工作中实践的过程。
【周二分享】
机会是留给又准备的人的,摘录:
我姨夫是原来上海电表厂的班头。当时他们班里有个小工。没事就看英语书自学英语,而其他的小工没事就抽烟打牌踢球,还嘲笑这个小工读英语有什么用,一个电表工人用得到英语么?后来厂里来了一些英文材料,全厂没一个人看得懂,就这个小工行。厂里一下子轰动了,所有人都对这个小工另眼相待……但觉得他厉害没用,他还是做他的小工,地位并没有改变。又过了一段时间,政府有个机关缺个翻译,听说这里有个年轻人行,就跑来把他借走了,再也没还回来过。我姨夫有时会谈到这个小工,说他的名字特别难写。这个小工叫杨洁篪,上一任的外交部长。
一开始看完觉得这应该是个鸡汤段子,结果上网百度了一下,杨洁篪的人物履历——1968-1972年,上海市浦江电表厂工人。
拖延和抱怨,消磨了很多人的时间和意志,另一些人却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积少成多,在不经意间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额外的一点提高,往往能够在未来带给自己无限的可能。
【周四分享】
适当的放过自己
时间的精细管理并不是把每一分钟都填得满满的。相反,需要经常留点时间给自己用来思考和反思。天天忙着做事而无暇思考,其实是在用形式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只有让脑子空下来,才能孕育创造力,再生新火花,为下一个台阶蓄力助跑。像个陀螺般身陷高强度工作时,尤其需要刻意偷空抽出身来做做局外人,否则永远没机会发现自己的盲点。
还有一点很重要,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就是不要浪费时间去责备自己浪费了一点时间。总有些时间被花在不那么有价值的事情上。生活过得太有目的其实也是一种无聊。不去苛求每一分钟都有意义都有价值,何尝不是一种洒脱!
【周五分享】
快速恢复注意力五原则
原则一,休息比不休息有效
下午时段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坚持一项任务太长时间,就会忘了当初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这个过程称为“习惯化”。短暂的中途休息可以防止习惯化,帮助我们保持专注,并重新激活我们对目标的决心。经常性的短暂休息比偶尔的短暂休息更为有效。
员工效率监测公司DeskTime通过对用户数量分析之后,发现了一个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黄金分割比例,即高效能者一般工作52分钟,休息17分钟。
短暂的休息是有效的,而且常常是事半功倍,即使是小憩也是有帮助的。
原则二,动起来比坐着有效
久坐也让我们更容易受到低谷的危害,所以工作时间每隔一个小时站起来走5分钟是很有帮助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小时走5分钟,会提高能量水平,强化注意力,“改善一整天的情绪,并减少傍晚的疲劳感”。
研究人员称这些“微型运动”比专门散步30分钟更能放松身心。
下次在做番茄工作法,休息的五分钟时,一定不要坐在座位上,站起来走上5分钟,比如拿个水杯接点水,在办公室里到处转一下,效果会很多。
原则三,社交比独处有效
独处也有助于恢复精力,特别是对于内向的人来说。但是,有关恢复性休息的大部分研究都显示出与他人一起时的巨大能量,特别是当我们可以自由选择与谁在一起时。对于某些压力大的职业,比如护士,社交性休息和集体休息,不仅可以减轻从业者的身体压力,还能减少医疗失误,降低人员流动率,采用这种休息方式的护理人员更容易留在工作岗位。
一个韩国工作场所所做的研究表明,社交休息,比如与同事谈论除工作以外的事情,将比认知休息(回复电子邮件)或营养休息(吃零食)更能有效地减轻压力和改善情绪。
原则四,户外散步比待在室内有效
接近大自然的休息方法能使我们获得最大收益。 靠近树木、植物、河流和溪流是一种强大的精神修复方法,但其效力却鲜为人知。
花几分钟拥抱大自然比待在室内更有效果。望着窗户的大自然比盯着墙壁或隔间更好。即使在有植物的房间中休息一下,也比在没有绿色的空间好。
原则五,彻底放空比思绪万千有效
放松休息,比如舒展身体或放空,能够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拒绝科技产品的休息也会“增加活力,缓解情绪低落”。 研究人员说:“除了身体上的脱离,从心理上彻底摆脱工作也非常重要,因为在休息时间继续思考工作可能会导致紧张。”
所以,如果你正在寻找理想的柏拉图式恢复性休息,最完美的一套“装备”就是围巾、帽子和手套,可以让你远离午后的寒冷,和朋友一起到户外散一会儿步,而不是工作。
这条原则也可以应用在工作,不管上午还是下午都要给自己留出定期的休息时间,在休息时尽量不要看手机或手机,而应该出去走走。
在中午的时候,下楼出去走一走,要比待在办公室里更容易恢复精力。要是办公室附近有公园树木、水的话,出去散散步对你的大脑更有帮助。
【周六分享】
1、别和鸡毛蒜皮苦战,要把时间放到最重要的事情上;
2、别用静态逻辑在动态世界里挣扎,保持开放,持续迭代;
3、别做低水平勤奋者,低头狂奔,也别忘了抬头看路;
4、别只顾眼前,而放弃未来。
查理芒格曾说:人类的大脑和人类卵子的运作方式非常相似。当一个精子进入卵子,卵子就会自动启动一种封闭机制,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而人类的大脑也呈现着这样的趋势。
同样的:不要总是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在泥潭里死死挣扎而不寻求变通;要始终保持开放,不沉迷,不纠缠,不恋战。
【周日分享】
时代的变迁就像是人体的新陈代谢,有新的东西产生,就有旧的东西被淘汰。
每个人就像一只蝼蚁,每天埋头在蚁穴中进进出出,不知道哪棵大树会轰然倒下,哪天会被暴雨淹没。
未来,别说一辈子做同一份工作了,你可能每5年就得换一次行业。
人工智能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认知技能上超越人类。
人类自以为在某些领域不可替代、无法超越的优势,也在渐渐消失,你面临的不再是被剥削,而是不被需要。
在未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精英阶层与大部分人群在长相、身体、智力、寿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生物工程和人工智能的确会造福人类,但真正受益的很可能只是一小撮人类。
践行群的分享:
① 涛哥分享三环学习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594617/5b6201666b37b7bf.jpg)
好文:
![](https://img.haomeiwen.com/i594617/392f98e54aa70bc1.jpg)
王欣童鞋的女儿和姥姥:
![](https://img.haomeiwen.com/i594617/d175234847a2693a.jpg)
每周共学之柔韧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594617/ecc079b699355707.jpg)
锦兰的心灵赞礼:
![](https://img.haomeiwen.com/i594617/16e9f0b8846a790f.jpg)
晓霞的思维导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594617/b37c1b52e65406d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94617/338b76ece20c9fac.jpg)
每周结束的周总结:
![](https://img.haomeiwen.com/i594617/d1e15158427ed6f6.jpg)
迟到了是要交罚款的哦~~
![](https://img.haomeiwen.com/i594617/e32aea09764e1429.jpg)
中秋佳节的节日问候:
![](https://img.haomeiwen.com/i594617/364c659676fcbdfb.jpg)
李斌的跑步习惯分享:
![](https://img.haomeiwen.com/i594617/d7d8e9e61b5f8bcf.jpg)
优秀如你们,才能带动大家一起成长,希望我们可以一起践行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