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波叔的人设与一本书

作者: 小个子灰狼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17:51 被阅读58次

01

前段时间,被大家爱称为波叔的吴秀波,被小三曝光渣男真相,舆论一边倒谴责他的恶劣行径。之后剧情反转,他与原配成功将小三送上被告席,引来网友的大骂与调侃。我朋友圈有圈友发图并配文“来谈个恋爱,会坐牢的那种”,让人既好气又好笑。

然后剧情再次反转,有网友晒出小三跟波叔在一起后的豪门生活,波叔疑似洗白?其实染了黑色的白布怎么会彻底洗白呢?不过是吃瓜群众健忘,或是波叔的七七八八被更能挑动吃瓜群众情绪的热点掩盖而已。

热点之所以成为热点,绝大多数与群众的情绪有关。波叔之所以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花样大叔,也与群众的想象有关。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这本书中,这样描述群体的想象:正如缺乏理性思考能力的人一样,群体的想象力是非常有力,非常积极,且非常容易受到强烈影响的。

我们尝试用这句话来理解波叔的人设。

大叔一个曾经盖过鲜肉的名词,已经从一个不带感情色彩的词语,变成了满含溢美之情的褒义词。这个词语背后,藏着人们尤其是女孩们对成熟稳重,事业有成,深情款款,温文尔雅的男性形象的想象或是幻想。

波叔是符合这种想象的。论事业,电影电视主持,样样拿的出手;论形象,又帅又成熟;论深情,被曝出轨之前,媒体曝光的都是他好男人的形象;论努力,走过那么多波折,曾经落魄到做小生意过活,之后坚韧不拔,大器晚成。这样一位大叔真如一朵盛开在染缸中的清奇之花,不得到大家喜欢才是奇怪。

波叔真如群体想象中一样吗?估计不可能完全一样。但对这个人设的认同,完全符合了群体脑中所期望的图像。

我们常说,人们只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当脑中的完美图像有了真实存在,大众的狂热是缺乏理智,忽视真相的。在那个狂热的时刻,理智的思考是个什么鬼?在强大的理想图像作用下,无意识开始运转,理智这种东西显得十分苍白无力。

02

完成波叔花样大叔的人设,仅仅靠群体的无意识是不行的。还需要能够看到这种群体心理的包装公司进行包装。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到:征服者的权利和国家的力量都是建立在公众想象的基础之上的。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的伟大政治家,包括绝对的专制君主,他们都非常重视大众的想象,而且将此作为他们权利的基础并在对大众进行统治期间从未尝试反对他们的这些想象。

国家与政治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我只是用勒庞的这段话来思考波叔的人设形成。

包装公司就如勒庞提到的政治家一样,他们期待自己包装的明星在群体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从而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所以他们顺应了大众的期望与想象,包装出一个符合群体想象的完美形象。

波叔的完美人设不管放在大叔身上,还是小鲜肉身上都是完全适用的。没有人愿意看到负面新闻缠身的明星,更没有人会喜欢不努力的明星。当大众了解到平凡如自己的人,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就如同自己看到了获得成功的希望一般。

当大众的想象与包装公司的包装完美相遇,那么就变成了各取所需。大众需要一个完美图像来安慰自己不如意的生活,明星成功占有更多流量资源,公司财源广进,完美!

03

勒庞在书中提到:由于习惯夸大其感觉,所以群体只能被夸张的情绪所打动。

波叔出轨被曝,无疑引发了大众的一种夸张的情绪——对渣男的愤怒。所以波叔毫无疑问的成了整个事件的热点。当然他花样大叔的人设也随之垮塌,舆论一边倒地谴责,使他与公司都处于不利位置。

后续的状告小三,无疑是扳回棋局的又一局。小三的奢华生活被曝光,又挑起了吃瓜群众的情绪:你把自己说的可怜兮兮,好像多么无辜,但事实恰恰相反,你没有通过努力就获得了大家梦寐以求的生活,波叔在金钱上没有亏待你,你还闹个不停,可见也不是个善茬儿。

吃瓜群众多是健忘的,当更大的猛料曝出,带来的情绪冲击更激烈,对于以前的不道德行为就会逐渐淡忘。波叔的策略大约如此。

其实波叔的事儿跟我们吃瓜群众没有什么关系,只是最近看了《乌合之众》产生了一点思考。无意识会在很大程度上操控我们的生活,与之对抗的是更加理性的思考,希望我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保持理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波叔的人设与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dv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