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儒为学之尊
春者,天之所以生也;
仁者,君之所以爱也。
夏者,天之所以长也;
德者,君之所以养也。
霜者,天之所以杀也;
刑者,君之所以罚也。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
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义;
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
孔子是儒家的鼻祖,当孔子去世后儒得到了传承,而在传承的过程中自然儒家并不会在像孔子在世时的儒家一样。自然还是会有区别的。只是他们的观念相同,观点相同而已。
儒家已经传给了很多人,最后传到了。董仲舒的手里。上面一篇的文本就是董仲舒的儒家理念。那么董仲舒的儒家与鼻祖孔子的儒家有什么区别呢?哪个更好呢?
自然儒家的大体都是仁,董仲舒把仁比喻成了春季,春季是滋润万物的季节,儒家的仁心去爱众生。就滋润众生的心灵。
而把德行又比喻做了夏季。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每一个人都需要修炼自己的德行,让德行在心灵里生长出来。
而把刑比喻做了秋季,秋季是万物凋零的季节,为了让掉落的树可以重新长出更好的树叶。而刑就是刑罚那些犯了错的人,让他们做更好的自己。
我们觉得董仲舒的儒跟孔子的儒还是一样的,而问题就出现在了后面一段。
而仁的方法是爱别人,不在于爱自己。这就与孔子的人发生了冲突。孔子的仁爱是从自心而,先自己的内心有了仁爱再去传播仁爱。把人爱给予别人。而董仲舒的人爱并不是,而他的人爱是不用人爱自己自己不一定必须要懂得人爱,而仁爱一定是对别人的。
一个人自己正了,才可以有资格取正别人。如果别人不爱自己就自己爱自己,那只是自爱并不是仁爱。
所以儒家的文学到了董仲舒的手里已经不是当初孔子的儒学了,到了董仲舒的手里。开始变得。外表化了,并不是从内而发。所以这就是孔子的儒学与董仲舒的儒学的对比。区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