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只本命年的猪,2018年7月,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几经波折辗转,八月中旬报到上岗,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从师之路道阻且长,我开始了慢慢探索之程。从小就向往成为一名教师,越长大,越热爱孩子。从师范毕业的我,仿佛生命便和孩子、教育事业连在了一起,然而,更好地走进孩子,从事工作的一个桥梁和工具便是阅读。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如若谈谈我的阅读史,我想它如同我成长的路一样,跌跌撞撞,摸爬滚打而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小学到高中为懵懂期,大学四年为觉醒期,工作一年为成长期。在工作后,我有幸发现了新网师学习平台,遇见了一个新的机会,就此可以回顾一下来时的路,总结发现,继往开来。
懵懂的小时候
我出生在甘肃一个非常偏远的小村庄里,那里山连着山,一座座大山用它的崎岖不平把人们与外界相隔。15岁的父亲出于对外界的渴望与好奇,背起行囊走出大山,他来到了一马平川的河套大地,他深深地爱上了这黄河水滋养的肥沃的大地,平坦的大地。在他有了我和弟弟后,更觉得他要把他的孩子从这大山中救出来,便举全家之力搬迁到了河套平原上的一个村庄。他用祖辈流传下来的勤劳朴实,善良热情开始哺育儿女,供养双亲。小学之前,家里一直处于解决温饱的状况下,所以一直都是无书可读。父亲认定的理就是砸锅卖铁也一定供两个孩子读书,但是由于生存的重担,物质的匮乏,我们上小学后,也一直少有书读,他每次都以除课本之外的书都是闲书来拒绝我们要买书的央求,唯一印象深刻的是一年级父亲买了一本《新华字典》,看着它小小的,厚厚的一本,崭新的封面,丰厚的字词,我和弟弟都非常的激动,姐弟俩共用一本,翻到慢慢有了烂页,依旧激动热爱。小小的它现在依旧是我的工具书。三年级后父亲送我一只钢笔和一本《唐诗三百首》,他每天上地之前都给我和弟弟分别留一个篇幅长短不一的古诗让我们背诵。这是父亲给我的阅读,他用他辛勤的劳动为我敲开了学习世界的门。
在班级里,村子里,那个同学家有书,我都会借来读,一遍遍的读,在这样借阅的时光里,我读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淘气包马小跳》《笨狼旅行记》《老夫子》等等,往往是看到书就读。每天晚上奶奶都会讲太奶奶给她讲的故事,她小时候的事,稀奇古怪的故事不断地满足着我的好奇心,记得奶奶有一次讲了一个孩子把一条小蛇生生砍死,蛇妈妈直追而来,他的妈妈吓坏了,把他藏到到扣的水缸下,蛇妈妈从家里上上下下探寻了一遍,最后缠着水缸绕了一圈,等蛇走后,他的妈掀开水缸,地下只剩下一撮灰,我又害怕又惊奇。故事是多么有趣呀,无论是奶奶闲暇时讲的,还是自己偶尔看到的,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初中匆匆而过,学校没有藏书,到了高中,学校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每有闲暇,我一定会泡在图书馆里。有时读书却无书,有书读时却无时,这便是仓皇而过的懵懂期。
觉醒的葱茏岁月
高考文综发挥失常,分数处于尴尬阶段,为了报取汉语言文学专业,我来到一个地方师范学院,在我的梦想里大学里如《恰同学少年》中所演的那样——毛主席和同学们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但是这一切向往幻灭了,自责,失望,痛苦一再包裹着自己。当上第一节现代文学史课时,年轻美貌的现代文学老师一堂课问了十几本书,我们一个个被问的哑口无言,呆若木鸡。这一堂课,老师的提问敲醒了我,从此我便天天泡在图书馆,先把老师课堂上提到的作品一一找来,一一去读。觉醒后便是如饥似渴,如痴如醉的读下去,沉醉其中。我如同一个婴孩,轻轻地敲开文学世界的大门,游历于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女性文学和文艺理论中,散步于小说,散文,诗歌,随笔的田野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