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目的
遇到一件事情或状况(统一称为“问题”)想清楚自己想要最终目的是什么(结果)。因为在想问题或者解决问题是会衍生出一些不重要的问题(干扰项)。如果没有结果做为导向,这些干扰项会耗费很大的精力,直接导致整个问题的不理想或者失败。
问题按明确程度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比如:田忌有三匹马A,B,C,A>B,B>C,请问哪匹马最快?这就是一个界定清晰的问题。 对手也有三匹马A1,B1,C1,A1>B1,B1>C1,请问A和A1哪匹马快?这是一个界定迷糊的问题。
对于界定清晰的问题我们能准确的找到答案,而对于界定迷糊问题我们就很难找到答案。为了达成目的我们就要把提出界定清晰的问题。比如:三场比赛我们赢得两场就可以取得胜利,要百分百赢得两场比赛,要怎么安排每匹马的对手呢?
原则就是,主体是可控制的,比如个人本身,自己可控制的团队等。目的是通过主体做出动作后可实现或者影响的。
第二点:理性
先做一个测验了解一下你自己是怎么做决策的?请你根据下面情景进行决策。
心理学家对100名程序员和律师进行了访谈和人格测验,其中30个人是程序员,70个人是律师。先从中随机抽出一位的描述,请判断他更有可能是程序员还是律师。
“约翰,男,45岁,已婚,有子女。我比较保守、谨慎、有进取心,对政治、社会问题没有兴趣,大部分休闲时间从事我喜欢的活动,包括家庭、猜数字游戏等。”
你选择的是他最有可能是程序员还是律师呢?也许你的选择和大多数的实验者一样选的“约翰是一个程序员”。但是更具上文的阐述,约翰更有可能是一个律师。因为100个人中70个人是律师。那为什么多数人会选择约翰是程序员呢?因为收到了代表性启发的影响,主观的想法影响了你的决策。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的大型企业在人才招聘时要求211等名校学历,和具有项目成功的人才了。因为这些是很客观的评价是不是他们需要的人才。
我们在解决问题是客观因素是我们主要考虑的,而主观因素就要减少影响。
第三点:行动
前面两点主要是讲思考问题是要注意的,而能不能正真的解决问题,达成目的,是要看行动的完整度。前面也说了,目的设定要在可控范围内发出动作来完成的。我们要把行动分化成一个个简单的动作来简化整个复杂的行动,只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动作。比如:学习游泳,先要适应水中行动,再练憋气换气,依次完成练习漂浮,基本动作,等等。
确定问题或是目的;考虑理性因素;分解成简单动作。明明白白想问题,解决问题,抵制“杠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