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密码

作者: 晓暐 | 来源:发表于2017-08-01 22:12 被阅读3次

    我们忙于追逐现代城市文明的繁荣,却总是遗忘开启文明的密码。

    文明密码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虽说这是治理国家的理念,同样,领导一个团队一样需要“敬事而信”。领导人不讲信用,私下允诺暂不必说,甚至公开讲的承诺都不兑现,一个团队的方针政策领导不带头践行,拿团队利益当球踢,很容易把风气带坏,把好人变坏,使坏人更坏。年初得时候筹划一年工作信誓旦旦,到了年底抛在脑后、胡作非为,不光不把自己的威信当回事,更不把团队的凝聚力当回事。

    党媒经常讲的个别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就是这个毛病,没有“敬事而信”,导致“上头生病,下面吃药”,就是这个毛病的绝症。怎么“爱人““使民以时”?出台大政策,要先搞调查研究。上头一句话,下面跑断腿,朝令夕改,芝麻大一个小单位,成天吆三喝四,政令的花样很多,底层苦不堪言,想做点实事的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是一个有智慧的仁做学问、尤其是内学的基本要求。清朝秀才李毓秀编出弟子规,随着文化的复苏,社会教育机构增加了国学课程,许多地区有比较专业的国学馆,针对学生的,针对幼儿启蒙的,也有针对企业家的。现在很多学校小学生都在背诵弟子规。能做到这几点,绝对是个完人了。但也有一部分人攻击弟子规,说是糟粕,不可思议!可是,孝敬父母、兼济天下是糟粕?那贴在大街小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糟粕了?!你说什么是精华?我拿坑蒙拐骗的“精华”对待你,你难道很开心吗?

    泛爱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社会上如果大多数是博爱的人,那是盛世。儒家的学问标准是立足于治世,学文,是在行有余力之后。很多家长不太鼓励孩子参加较为艰苦的社会实践,在家也不做家务更不会爱人,单纯地“学文”,是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的。要把人的基本标准先达到了,再来学文化。

    如果做人都很吃力,就先不必学文化了,人的标准要立在前头。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句话补充揭示了,学问的标准和立场,是在于实打实地做到,绝不在于书本理论水平的高低。大字不识的农民能做到,必谓之学矣;博士毕业的不忠不信,也是废人。

    真正文明的社会,人人自我修行,绝不会以人的社会身份等同其学问修养,不以人的外在包装评估其伦理价值。这种人文思想至今光彩熠熠。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学问的基础牢不牢靠,很大程度在于自重、自尊。无友不如,就是不要傲慢,以为朋友不如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师,尊重他人也是自重,善于学习朋友的长处。有了错误不要害怕改正,尽管改错是不容易的事,有的错误是需要发狠心才能改掉。改了几天,过几日沉不住气又犯了,反而更加厉害。耳熟能详的成功人士,其实每天都在三省吾身、痛改前非。

    注:论语上河图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明的密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jx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