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学术观点猜测,有子这位同学,不只是孔门单纯的学生身份,而是孔子的另一个儿子。通读论语时揣摩一下,有子在同学们中间地位确实比较突出。有子这句关于“本立而道生”的论断,紧跟在孔子“学而时习之”后面,讲明了学问的另一个根本性的重点——孝悌。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2702/a5255241784e0d93.jpg)
孝悌在《论语》中有多处阐释,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观点,但不会违背“仁爱”,孝悌表现方式也绝不是一种两种。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其中不乏封建孝道的愚蠢。鲁迅先生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也强烈反感,此类故事大部分触目惊心,甚至故弄玄虚,好行极端,标榜愚孝,讹传民间。
今天的时代特征,人们快速移动,在膝下尽孝者十之不到一二。大部分人自上大学起,就离开家乡父母,独在异乡,直到成家育子面对生活的责任。孝,除了停留在内心的遗憾之外,很多只是简短的问候。很多善良的人,以膝下尽孝为代价,来换取人生梦想,兢兢业业的工作,循规蹈矩的生活,大破大立的勇气会受阻于对年事已高父母的“失孝”。再回首时,人生已知天命。
暂不说孝悌本身。孝悌作为根本,肯定是一个人格健全的成人走入社会的起始状态。先替儒者正名——不犯上不是懦弱自保,儒者其实很是刚烈果敢;不作乱并非顾步保守,儒者其实很是锐意创新。真儒者应该是真孝者,改革进取和刚烈果敢都要循着孝悌的根本。
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是为你任职的团队着想?是不是真正对你的职责负责?是不是坚持在正道上行走?泛泛一想大差不多,基本能做到。但细思极恐!狭隘自私、党同伐异、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欺瞒上司、诱导部属、转嫁责任、巧言诡辩等等,不管程度严重与否,我们是不是都做过?有子的论断内涵很深,要求很高,犯上作乱不只是宫廷政变,日常为人处事工作生活的蝇营狗苟——也归此类。人类以来最为复杂的现代社会,孝悌已经管不了这么多。根没有烂掉,树干枝叶也会枯落。
多年前,北方一座二线城市。兄弟姐妹8人,把80多岁的老母“击鼓传花",他们非常”守信“,严格遵守几方协定,严格执行赡养”值班表“,一次意外,老母流落街头,一身病痛,被陌生人收养。当地媒体愤怒报道,政府插手调查,开除6名在编子女,永不录用。在当地,这家人是呆不下去了,自作孽不可活。
前些日,杭州34岁的保姆,火烧雇主千万豪宅,可惜女主人和三个孩子。”犯上作乱“的令人发指。你会相信她是孝悌之人么?社会容忍这样的恶徒,真是文化的悲哀,个体的厄运!一个倡导孝悌的社会,就是预设了犯上作乱的防火墙。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看来在春秋时,已有很多花言巧语的阴阳人。几千年过去,人类文明本质上并未进步。除了科技、服饰、饮食等人类文明的包装日新月异之外,骨子里的品性大概差异不大。
我们身边总有太会说话的人,滴水不漏,永远和颜悦色,笑眯眯地看着你,从来不和朋友同事们红脸争执,看似没有自己的观点,但在面临大是大非时会自保背叛,需要大担大当时会害怕逃避。人和人相处,只要出于真心,一定是避免不了冲突的。
许多创业公司的生命都是在激烈的争吵中绽放的,许多农民的儿子的政治前途都是在巧言令色中终结的,许多祖国的花朵都是在甜蜜的温室中变成海绵宝宝的。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甲乙双方,父子母子,师生之间,一切社会关系,只要是为了单纯地取悦对方,而巧言令色,大多会得到“不仁”的结果。中国大概自宋明起,便开始大面积的阿谀奉承,民族整体人格特征比之于先秦汉唐,已经大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谋不忠。每一个具有独立民事能力的社会人,大小不说,总有一份社会责任,早晨离开家门,便开始“为人谋”。浮躁的职场,有多少人能够以极致虔诚的心态履行职责呢。
交不信。真朋友的界限是很模糊的,没有大起大落大得大失,很难检验朋友的纯度。有多少朋友在你急需时关机了呢。
传不习。媒体都说知识信息爆炸了,炸出很多有益的资讯,但是一个人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是相当难的,听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不还是固执着原来的自己么,对周围不断地翻着青白眼么。
谋不忠、交不信、传不习,一天结束,闭眼回想,十之八九。习惯了人云亦云、人非亦非!
混得不好还自我感觉良好!凭什么觉得全天下都该以为你就是你心里的你?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